shuhaige.net 第205章 米芾(第2/4 页)
变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这种对比,使得结体变得独具匠心。
长短、宽窄、大小的比例相差很大,无论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都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常用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了跌宕跳跃的风姿、俊逸飞扬的神气。例如在《蜀素帖》中,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三)章法灵动
米芾在章法上灵动自然,重视整体气韵,随遇而变,给人跌宕错落之感。他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独出机巧,依据文字内容的情感属性,随着字形的大小变化、俯仰倚侧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来表现。
在章法上,他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例如《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四、艺术成就
(一)书法成就斐然
米芾以行书成就最大,在南宋以来的着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他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如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元丰五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王献之的《中秋帖》,对其书法产生巨大影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然而,此时他的书法还未定型,如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风格差异较大。元佑六年后,他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五十岁以后才完成自己风格的确立。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一首诗往往写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他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独到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将对立因素融合起来,达到“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的境界。章法上,他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完美,成竹在胸,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重,中间稍轻,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变化多,长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他的书法常有侧倾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和骏快飞扬的神气。米芾自称“刷字”,用笔迅疾而劲健,体现出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二)绘画独具风格
米芾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处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绘画题材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他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不喜欢北方山水的危峰高耸、层峦叠嶂,更欣赏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追求“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在艺术风格里追求自然。
米芾的绘画源出董源,他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通过选择董源所用的“点”,创造出“落茄皴”,以点代皴,积点成片,泼、破、积、渍、干、湿并用,辅以渲染表现山林、树木的形象和云烟的神态。完全放弃钩皴点擦的传统方法,卧笔中锋变化的随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规,不事绳墨,超出同时代人的眼界,虽遭到“众嘲”,但为后世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
米芾的绘画作品多描绘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不装巧趣”风貌,开创了“米氏云山”,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林义等皆师之。
(三)文学造诣深厚
米芾的诗作多情韵悲,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表达。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山水景物诗诗美如画,自述咏怀诗情意深切,交游赠答诗肝胆相照,书画题赠诗丰富多彩。
米芾的诗文与书画结合,能够充分体现和彰显诗书画集于一体的“复合之美”。从《苕溪诗帖》到《淡墨秋山诗帖》,都能让人领略到国画常有的画意画境,以及诗中有画、书中有画的境界与意趣。他的诗歌文本加书法文本再加情景再现、画意外溢,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诗书画共美境界。
遗憾的是,米芾有不少手书的诗文遗失了,也有很多诗文虽有文字却无手稿传世。但即便如此,他的文学作品仍受到人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