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倾路线的干扰。我们党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仅清算了十年内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而且纠正了建国以来在一些工作中所犯的“左”的错误。党的正确路线的确定与执行,给文化、出版工作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从一九七九年开始,老舍的旧作陆续出版发行。百万言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第一次出版了完整的单行本。《二马》、《赵子曰》、《牛天赐传》、《月牙集》、《微神集》等,也是三十年来第一次获得重印的机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卷帙浩繁的《老舍文集》,也和读者陆续见面。老舍的遗作《正红旗下》的发表,在文艺界和读者中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外,胡洁青还编了《老舍论创作》、《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老舍写作生涯》等书,收集了老舍所写的散落在解放前后各种报刊杂志上的大量文章,为研究老舍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有这些,无论对于逝者或生者,都是值得欣慰的。
近年来,老舍作品在国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和深入。一九八O年九、十月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应邀到西德、法国和瑞士演出《茶馆》,受到了欧洲观众的欢迎和称赞。在演出期间,西欧的几十家报刊发表了上百篇评论,对《茶馆》给予很高的评价,盛赞它是“远东戏剧的奇迹”、“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西德《曼海姆晨报》的一篇评论说,“专家们认为《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作品最有力的见证”,应当把“作者老舍列入世界文豪之林”(注:见《西欧报刊评〈茶馆〉》,《文艺研究》1981年第1期。)。瑞士《苏黎世日报》称赞《茶馆》“不愧为一流的中国戏剧作品,它表现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注:见《西欧报刊评〈茶馆〉》,《文艺研究》1981年第1期。)。《法兰克福报》说:“老舍用几笔勾划出一个人物,象闪光灯似地准确捕捉典型人物性格的本领是惊人的。”(注:转引自周瑞祥、王宏韬:《现实主义的光辉》,《文艺报》1981年第7期。)法国奥尔良的《共和国中报》认为,《茶馆》丢掉的是干巴巴的说教,“它却得到了现实主义,或者说真理”(注:转引自周瑞祥、王宏韬:《现实主义的光辉》,《文艺报》1981年第7期。)。这次演出,不仅使西欧各国人民得到一次艺术的享受,了解了作家老舍的创作成就和中国文学的民族风格,而且促进了欧洲观众对于中国的认识与理解,正如西德《莱茵邮报》所说:“这个演出既有艺术欣赏上的意义,也有国际政治意义,因为它有助于人们更加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民族及其历史。”(注:转引自周瑞祥:《〈茶馆〉访欧演出散记》,《人民戏剧》1980年第12期。)近年来,国外对老舍作品的翻译介绍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翻译出版老舍作品的国家有日本、朝鲜、美国、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法国、西德、东德、波兰、瑞典、英国、越南等。被介绍给世界各国读者的老舍作品有二十多部,其中包括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小坡的生日》、《文博士》、《牛天赐传》、《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剧作《茶馆》、《龙须沟》、《方珍珠》、《西望长安》、《春华秋实》、《全家福》等。此外还有中短篇小说多篇。翻译老舍作品最多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学研社”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开始出版十卷本的《老舍小说全集》,规模之宏大,在老舍作品的外文出版中,是空前的。在欧洲、美国和日本,老舍研究工作,也出现了深入发展的趋势,专著和论文,不断问世。仅此足可见出,老舍作品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读者,在世界上也是广泛的。作为一个作家,老舍以他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声誉。他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老舍贡献给人类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将是不朽的。
老舍的艺术永存!
老舍的精神永存!
1981年2月——1983年2月宣化——石家庄
老舍年表简编(一八九九——一九六六)
一八九九年
2月3日(清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小羊圈胡同舒姓的贫寒家庭,满族。父亲舒永寿是清朝皇城的一名护军,属正红旗;母亲马氏,也是贫苦劳动人民出身,家住在北京土城外去大钟寺路上的一个小村落里,属正黄旗。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家里人为吉利,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庆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