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考教(第1/2 页)
第二日天还未亮,嬴子轩便和扶苏二人一同去了嬴政的书房,只不过二人到书房外后,还有另外一人在此处等候。
“李斯?”扶苏一见面便开口道。
扶苏向二人低头拱手恭敬道:“长公子,九公子”
扶苏道:“嗯,无需多礼,是父王喊李大人在此等候么?”
李斯起身抬头回应道:“是大王让下臣在此等候二位公子的到来一同入书房”
嬴政正端坐于书房中央批画着某些东西,见三人到来,他微微抬手示意三人入座,随后缓缓开口:“李斯,寡人今日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治国之道的见解。”
李斯恭敬地起身,拱手道:“大王,治国之道,首在法度。法度不明,则国无纲纪;纲纪不立,则民无所依。臣以为,应以严刑峻法约束臣民,使上下有序,内外有度。”
李斯说的很有条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严厉的刑罚,可以威慑潜在的犯罪者,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但嬴子轩知道,对法来说,“度”极其重要,若刑罚的严厉程度超过犯罪行为本身的危害程度,那么不仅有失公平,而且还会为大秦以后发展留下祸患
果然,嬴政缓缓起身,声音沉稳而有力:“法度乃治国之本,然法之施行,需有度,若刑罚过重,虽能震慑一时,却难服民心,民若不服,国何以安?”
李斯闻言,眉头微皱,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唯有严刑峻法,方能震慑奸邪,使民不敢犯法,若法度宽松,恐有奸佞之徒趁机作乱,国将不国。”
嬴政目光扫过扶苏与嬴子轩二人,缓缓问道:“你二人对李卿的言论有何看法?”
嬴子轩面露思索之色,片刻后先开口道:“李大人所言,确有道理,然而治国之道,非一味严刑峻法可成,法之施行,需兼顾情理。若刑罚过重,民怨沸腾,反生祸端,昔商鞅变法,虽使秦国强盛一时,然其严刑峻法,亦为后世所诟病。我大秦若欲长治久安,需以法为本,以德为辅,方能得民心,固国本。”
扶苏略带紧张的看向嬴政,毕竟嬴政已经很久没有在外人面前考教他了,见嬴子轩投来鼓励的目光后,扶苏深呼吸后接着道:“父王,儿臣近日研读诸子百家,深感治国之道,当以民为本。法家虽严,然过于苛责;儒家虽仁,然失之宽纵。唯有刚柔并济,宽严相济,松紧适宜,方能长治久安”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微微颔首,随即转为赞许开口讲道:“好”
他望向扶苏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欣慰,这个曾经固执己见的长子,如今却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来都不担心嬴子轩这个小九会在思想上有什么偏见,唯独这个长子令他有些担心,不过如今看来担心已是多余。
李斯听罢,神色微动,沉吟片刻拱手道:“长公子、九公子高见,臣受教了。然而臣仍以为,法度不可废,严刑峻法虽有其弊,然若能适时调整,亦可为国所用。”
“既如此,那重新修订和完善大秦律法的事务便交由扶苏、李斯你二人来做,若有争论不下的观点可协同子轩来一同商议”嬴政讲道。
“是,王上(父王)”,三人同时应道。
解决完律法修订一事后,嬴政又问三人:法修订一事已解决,然而秦国和其它六国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定论,如何妥善处理便是当下的重要问题。
李斯讲道:“六国虽强,然其君臣之间,未必同心。臣以为,可遣人持金玉珍宝,前往各国,暗中收买其权臣,离间其君臣,若能使其内乱,我大秦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愿大王给臣机会,臣请拟定详细计划,派遣精明能干的使者,携带重金,以商贾之名,潜入各国。先以厚礼结交权臣,再散布谣言,挑拨离间。若遇刚正不阿者,则以美色诱之,或以把柄要挟,必能使其君臣相疑,内乱自生。”话音落下,李斯双膝跪地开口请求道。
嬴政抚掌大笑:“好!爱卿果然深谋远虑,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谨慎行事,去吧”
李斯躬身领命:“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说罢,再次朝扶苏、嬴子轩二人拱手一拜后转身离去。
扶苏:“李斯是个有能力的人”
嬴子轩:“同时也有野心”
李斯走后,嬴政父子三人倒是随意了许多,落座后接着探讨大秦的局势。
嬴子轩放下手中的茶杯正色道:“父王,六国之事,分化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