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韩与民国电影 > 第131章 混合战争形态

第131章 混合战争形态(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四合院:开始幸福生活一人之下:和宝宝双修成仙!我穿越时空爱上你嬴政:时空之主蜡笔小新:工藤新一也叫小新?大唐锦鲤小郎君三国:穿越成关平,迎娶孙尚香重生上海滩之纵横四海综漫:我开局加入结束乐团三国首席军师:我胜天半子!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汉末黄巾霸业燕颂带着玛力露丽成为冠军武英殿女帝怒火滔天,本少只手遮天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在北宋的逍遥日子

农耕和游牧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对于战争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农耕文明因为基于一个地方长期耕种,他们和土地是天生依附的。袁华有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觉得是粮食驯服了人类,让农耕文明无数的人口服务于它们,为它们育种,为它们创造最好的生存环境,服侍粮食作物从生到死。而且还在不断扩展耕地,为粮食征伐天下。

反正,他经常发神经病,胡思乱想。

农耕文明的战争是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为什么?因为失去土地的流民,大多数都会饿死。不是没有仁慈,而是农耕文明哺育人口的数量本来就多,再加上劳动效率并不高,一个城市能够提供的余粮是有限的。所以,当一个地方的人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要一旦失去土地,那么接下来就是大量的死亡。

而游牧民族他们也争抢土地,但土地本身的重要性赶不上农耕民族。

老阿拉什,乞力,刘行这三个军事头目出生于什么环境,他们都出生于游牧民族。

他们眼里的战争,和农耕民族完全不同。

之前,要步步为营作战的其实是刘玉和袁华,因为他们想借罗马人为借口,在阿兰人的地盘上合理的延伸据点,并依托这些据点渐渐吸收人口和资源,一边战争,一边扩大地盘和经济辐射圈。

其实,不奴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文明杂交体,这一点刘玉看的比袁华更清楚。

她端着一杯茶对袁华说:“我观大汉的历史,发现大汉的军事策略多有计谋,而反观我曾经生活过的乌孙部落计谋用的极少,你可知为何?”

袁华还真没思考过这些问题,好奇道:“为何?”

刘玉放下茶杯,说道:“你曾经说大汉是农耕文明,我觉得这说法极好!后来,我管理不奴族的村落扩张计划,我终于发现了大汉与乌孙的不同。”

袁华更为好奇了,“有何不同?”

刘玉笑着说:“凡农耕文明要成长,就必须既要土地,也要人口;而乌孙这样的游牧文明,其实只要人口,而且只要女人和孩子,因为牧民的食物产出极其不稳定,只能非常缓慢的扩张自己的部族。”

袁华不解,“这和军事策略有什么关系?”

刘玉笑了,她贝齿轻启:“我观解忧公主带来的竹简和你最近从长安带来的一些竹简,大汉的战争是绵长的,他们习惯用几十年,数百年的绵延不绝的战争来决定胜负,甚至有时攻占一座城市可以鏖战数年。一个绵延数十年的军事博弈,若只依靠蛮力而不依靠计谋,总是和别人一对一厮杀,那任何帝国就算战胜,怕也是离死不远了。大汉的战争是为了土地和人口,每一步都需要算计得失,思考策略,如同围棋。”

袁华再次问:“那游牧文明作战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刘玉再次端起茶杯说道:“全民皆兵,以快打慢,速战速决!就像两个战士的决斗,他们都想一次性杀死对方。拖的久了,游牧文明的粮食产出会出问题,会自我崩溃。”

这就如同闪电,划破黑夜,袁华突然明白了,成吉思汗西征为什么动不动就屠城,他们大军出动,草原上的粮食产出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的长期的西征作战,那怎么办?杀光一个城市的人口,这个城市的粮食就能支持成吉思汗打下一个城市。

袁华一时间有一个明悟:“如果科学的催化剂是火焰,那么文明的催化剂就是粮食。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决定一个文明的高度。大汉能支撑上百年的战争,是因为他们的粮食产出足够雄厚,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从容的部署各种策略,否则明天就饿死了,你还想个毛线,直接抢吧!”

袁华到此时已经彻底通透,他对刘玉说:“煤炭和钢铁是工业之母,粮食是文明之母,这一批白马少年是科学之母”

他站起来,左边胳膊还很痛,他咬了咬牙说道:“刘玉,我需要西边大海的据点,要派一批军队和工匠过去”

刘玉反问:“是要去取种子?你说的那些粮食种子?”

袁华点头,说道:“要快,接下来会是乱世。”

刘玉皱眉,问道:“为何?”

袁华反问:“如果天气每年都很低,不时就会有白灾,这天下会好吗?”

刘玉也吃惊了,她看向袁华,眼睛里有着一丝丝的恐惧。

袁华直视着刘玉希耳眼睛,微微的点头。

刘玉说道:“老阿拉什已经去了!”

袁华不懂,反问:“这老东西去哪里了?”

刘玉

目录
大国相终极系列之乔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