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三,小女人们总喜欢在男人面前诉说委屈,总在寻求被哄慰、被保护的感觉。特别愿意在一个男人面前诉说遭受另一个男人欺负的委屈,这常常成了她们感情生活一个上足发条的动力。
诉说给她们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诉说也会演变为对这个世界的整体态度。她们容易被自己的委屈攫住心灵,当没有恰当的男人成为倾听的角色时,她们也会寻找女人诉说。
倾诉小女孩的委屈,是她们一生的情感需要。
四,这样的女性从青少年开始就潜存着性的渴望,有持久强烈的性幻想,并常常贯穿一生。
与此相关的是,她们对待爱情、对待男人有浪漫化的倾向,喜欢将有关爱情和男人的事情诗情画意。
当她们面对实际的爱情和男人时,常常显得过敏。耽于幻想的人一旦面对久经幻想的事情,总会显出神经质的过敏来。这大概是人类心理在许多类似的领域中都有的规律。
五,因为从小缺乏父爱,耽于幻想的女孩最初在男人面前是缺乏自信的;她们常常在幻想中为自卑找到足够的补偿。
第42节:爱抚的幸福
经过一个弥漫青少年生长期的幻想阶段,又经过一个战战兢兢相当浪漫化的爱情渴望阶段,如果她在现实中得到了某些男人的爱慕,有了爱情上最初的胜利,她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敏感和兴奋。她会在幻想中反复品味自己的胜利与幸福,又会浮想联翩地去扩大它,在想像中营造出新的辉煌。
有的时候,她会满面泪水泣不成声地承受着得到男人爱抚的幸福。
有的时候,她又会神经质十足地对此予以怀疑和拒绝。
六,接着,她们可能产生贯穿一生的冲动,那就是证明自己被爱。
她们从最初获得爱的胜利开始,就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无休止冲动,那就是积累自己被爱的成就。她们以自己为中心观察着男人世界,幻想着男人围绕自己旋转。
当她们在一个又一个爱情的漩涡中打漩时,当她们走上一个又一个爱情的领奖台去享受自己的胜利时,她们常常不清楚,她们不是为了爱而爱,而是为了胜利而爱。
七,一些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倘若母亲对她不善,她又有强烈的仇母情结。
倘若母亲与她相依为命,从小很负责地养育她,她表面上似乎与母亲朝夕相处甚至陪伴终生,然而内心同样可能潜藏着极深的憎母情结。因为没有父爱平衡的母亲的培养,常常是极为严密的管教。
母亲过分的关心与管教往往同时极大限制了女孩的憧憬与幻想,她在把母亲当做天下第一恩人的同时,也把母亲当做了最为敌视的对立面。
八,在缺乏父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耽于幻想的、神经质的、过敏的、有着倾诉委屈愿望的、拒绝成年的女孩,常常有着艺术家的素质。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某些文学艺术家。
这些耽于幻想的、过敏的、拒绝成年的女性,作为普通女人,必定会使自己也使他人艰辛难过;而作为艺术家,她倒有可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文学艺术原本就是表现过敏、放开幻想、倾诉委屈、回避现实、制造浪漫、拒绝成年、取得连绵不断爱和被爱的胜利的特殊领域。
爱的匮乏所造成的畸形情结,并不都是坏事。
有的时候,它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有的时候,它给人带来无尽的追求。
无尽的追求还会有无尽的痛苦,但又可能会有无尽的充实与幸福。
人类社会倘若离开了各种强有力的情结,一定会少了很多痛苦,但也一定会少了许多追求与色彩。
四
中国人常讲“慈母严父”,这话有道理,但只有一半道理;真正妥当的说法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慈严兼备”。
当面对儿子时,慈母严父是必要的,而严母慈父有时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儿子的人格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当面对女儿时,慈母严父倒有更大的真理,因为在女儿面前,常常是母亲严有余而慈不足,父亲则慈有余而严不足。
在女儿自由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对女儿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坚持原则的教导,自然是不妥当的,它会影响女儿的正常成长;然而,倘若母亲对女儿过苛,缺乏足够的慈爱,大概是更不妥当的,这是应该防止的主要偏向。
母亲接受儿子是毫无心理障碍的,母亲要接受一个越来越长大的女儿,却要克服某种潜在的心理障碍。
倘若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