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的地租之外,剩余部分,全部归佃农所有。——生产关系的改变,导致生产力有所提高,使奴隶制社会发展到封建制社会。
因此,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绝不是被压迫的奴隶们“武装革命”的结果,而恰恰是开明的奴隶主进行“改良”的结果。——从效果看,革命派失败了,改良派成功了。
这里顺便还要说明一下:斯大林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郭沫若等人秉承斯大林的见解,全盘继承过来。但是具体到中国,到底是哪朝哪代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呢,历史学家却众说纷纭,争论了许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除去国内外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观点暂且不提,单是近现代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学家,结论就颇不相同: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人为代表的主张“西周进入封建社会”;以李亚农、唐兰为代表的,主张“春秋进入封建社会”;以郭沫若、杨宽、吴大琨等人为代表的,主张“战国进入封建社会”;以白寿彝、金景芳等人为代表的,主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入封建社会”;除此之外,还有以侯外庐为代表的“西汉进入封建社会说”、以周谷城为代表的“东汉进入封建社会说”、以尚钺和何滋全为代表的“魏晋进入封建社会说”。甚至有人根据《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认为夏商周“三代”农业劳动者都是交十一租的、相对自由的农奴,不是被镣铐锁着强迫劳动的奴隶。因此说中国的原始社会瓦解以后,中国人就“跳级”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了——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中居然没有奴隶社会。
我是个当兵出身的“草根”作家,没有上过“正规大学”,更不是学历史的,没有研究,当然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自己的“学术观点”。但是根据个人对社会实质的粗浅认识,从“封”和“建”这两个字的本义着眼,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似乎应该开始于周朝建立后的“分‘封’天下,‘建’立诸侯国”,而结束于秦始皇的废除封建制,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郡县制。换言之,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有点儿近似于“联邦社会”(把诸侯国看成是“邦”);而秦始皇的皇权主义,恰恰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但是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一方面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一方面又恢复了周朝的分封制,把他的儿子们封为王,分驻各地,形同诸侯。这样一来,中国历代的皇帝一方面推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主义,一方面又继承封建主义,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只是“诸侯式”的分封地域和权力逐渐缩小而已。因此,从政治体制着眼,中国的纯封建制一共只存在了八百多年,就结束了,而从秦始皇一直到近现代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封建制而是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如果仅仅从生产关系而言,依旧是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对立的“后封建制”)。我这样说,似乎有些标新立异,不但和斯大林的论点完全不同,而且不能被历史学家所认可。反正我不是什么“家”,所以连“一家之见”也算不上。不过,只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后期,政治体制其实是皇权专制主义,虽然也还有“封”和“建”的残余,势力分明已经逐渐式微,不是主导力量,笼统地把周朝以后的中国社会说成为封建制,也未始不可。
八、《水浒传》是不是写农民起义(4)
在封建社会中,因为还存在着压迫和剥削,对“顺民”们来说,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忍耐”,而对“暴民”们来说,则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阶级斗争虽然只是“部分地”存在,但依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农民起义历朝历代不断发生,但是因为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和生产力的无法解放,农民起义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所谓的“造反成功”,无非是改朝换代。也就是“把你打下去,我来做皇帝”。有的时候,改朝换代以后的新皇帝,比原来的旧皇帝更坏。为什么呢?因为在皇宫中长大的皇帝,他所能够倒出来的“坏水儿”,无非是吃喝玩乐、宠爱美妃、偏听偏信、任用小人、不理朝政等等,而一个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杀出来的像刘邦、朱元璋、洪秀全那样的痞子、流氓,一旦做了皇帝,他所能释放出来的坏能量,可就不是一个“宫廷娃娃”所能够比拟的了。
在封建社会中,如果生产力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哪怕发生一千次农民起义,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倒楣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