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第4/9 页)
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
平生绝对没有信愿的人,临终决定很难仗佛力往生。既然说临终是善恶境界同时顿然显现,暂且不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前的人不得往生。就算现前,也不得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愿意往生的缘故。因为不求阿弥陀佛的摄受,因此不能蒙受阿弥陀佛接引的缘故。
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
《华严经》中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说:“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现在善恶二业都现前,由于没有信愿之力,便不能奈何恶业啊!必须知道只依仗自力,那么就算恶业还有一丝一毫,就不能出离生死,何况恶业还很多呢?
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又者没有信愿的人,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无量无边的众生之中,或者可能有一二个人往生。决定不可以此作为教导,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的善根。为什么呢?因为能够只仗自力,念到业尽情空,证到无生忍的人,举世罕有一二。倘若每个人都依照这个标准来行持,将信愿二事放在一边而不去做。那么芸芸众生就永远停留在生死苦海,无法出离,都是这一句话成为罪魁祸首啊!而这个人还洋洋得意,认为自己的言论很高超。而不知道这是断佛慧命,疑误众生的狂言啊!悲哀啊!(世间善业不出轮回,如果对比信愿具足的往生净业,那么这个善业仍属恶业)。
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
净土这个法门必须另外具一只眼,不得以常途的教义来比类。假使如来不开示净土法门,那么末世众生中想了生死的人,就不可能见到了。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有此经以来之第一注解。当以之为的,则他日往生品位,咸不得与阁下齐肩矣。
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对理性事相的阐述均完美至极,是自从有《阿弥陀经》以来的第一注解。应当以这本书作为准绳,那么将来往生的品位,他人都无法与阁下平齐了。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古人修行,皆能够证道。今人修行,则很少见到明心者。难道是人的根机不同吗?或许是古今态度有恭敬与轻慢的不同所导致的罢。观看历代高人的传记,都是见到佛经佛像如同见到活佛。恭敬畏慎的事迹,虽然是忠臣侍奉圣主,孝子捧读遗嘱,也不能比拟一二。因为他们恭敬到了极点。所以能够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看看二祖慧可立雪求法,杨时二人立雪侍师,就可以见到古人之风了。现在的人视佛像如同土木,视佛经如同旧纸。纵然有信心,读诵受持,也不过为了口头流利而已,有什么实际利益可说呢?虽然种下解脱的远因,而亵渎轻慢的罪业,实在不堪设想。
愿阁下以博学宏词,提倡佛法时,必须常以此普利一切。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愿阁下您以渊博的学识才华,在提倡佛法之时,必须常常以恭敬心来普利一切。那么法门幸甚!众生幸甚!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一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圣人以己之心无念虑,而随机说法示人也。断断不可会作谦词。
《论语·子罕》中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