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印光法师下册(第4/10 页)
俗迷情,皆以肉食为敬。而不知其为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也。
所以如来敕教诸弟子,戒杀放生,不要吃众生肉。然而世俗的迷惑凡情,都以为用肉食(祭祀鬼神)是尊敬。而不知道这样做使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啊!
我今已知食肉过患,岂忍任彼一乡之人,犹执迷情,以罪业因缘之肉食,累及尊神乎。又恐尊神未能详知所以,或生瞋怒,降以灾祸。则乡人之迷情更甚,致令乡人与尊神将来之恶报更深更大,而不易消灭也。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吃肉的过患,哪里忍心随任家乡人民,还执着迷情,以罪业因缘的肉食,来连累我们尊敬的神只呢?又恐怕尊神没能详细知道所以然,或者生起瞋怒,降下灾祸。那么乡人的迷情更加严重,致使乡人与尊神将来的恶报更深更大,而不容易消灭。
是故特将如来所说之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敬化尊炉。庶得上体佛慈,下悯愚诚。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
所以,特别将如来所说的《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恭敬的焚化在香炉中。使得尊神向上体察佛陀大慈,向下怜悯凡夫愚诚。爱惜众生之命,不享鱼肉的祭祀。凡是用素食祭祀的,就恩赐以福祉。如果用荤食祭祀,就警示给他祸殃。
俾一乡之人,同感尊神聪明正直,好生恶杀之德。庶可普扇慈风,以培菩提之道本。挽回劫运,共乐太平于无既也。恳祈明察,则乡人幸甚,国家幸甚。
使得一乡人民,同感尊神的聪明正直,好生恶杀的品德。才可以普遍扇播佛陀慈风,来培植菩提的道本。挽回劫运,共享太平于无穷啊!恳祈尊神明察,那么乡人非常庆幸,国家非常庆幸。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圣下凡,咸资钧陶。虽法门无量,不易悉说。而总举大纲,维戒定慧。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至圣贤下至凡愚,全都蒙受熏陶成就。虽然法门无量,不容易全部都说。而总举大纲,就是戒定慧。
良以入道之要,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由是得以断五住之烦惑,证三德之秘藏。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实在因为入道的要门,最初就是以戒约束身行,其次以定澄静思虑,再其次以慧破除烦惑。由此得以断除五住烦惑,证得三德秘藏。所以《楞严经》说:“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难安立。说虽有三,修在一心。以无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无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无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扬者注重为名,及修证者获益判义耳。
戒定慧三法,如鼎炉的三足,如果缺少一足,就很难安立。说起来虽然有三法,修起来在于一心。因为没有定慧的戒,不是出世间的戒律。没有戒慧的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没有戒定的慧,不是出世间的般若慧。所以要知道这三法,原本就是一法。之所以说三法,是因为宏扬者侧重名相,以及修证者能以获益来判定其义罢了。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可知戒之一法,统摄诸法。以故知识宏扬,学人修持,莫不以戒为先务焉。
《梵网经》说:“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说:“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可知这个戒法,统摄一切法。所以,大善知识宏扬戒法,学道之人,修持戒法,没有不是以戒作为首要事务的。
普照寺者,道清老人所开建也。老人示生四川,年方弱冠,即厌尘劳,遂诣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戒。乃穷参力究,发明心要。欲遍参诸方,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绅士所识,遂请住持该处之太阳宫小庙。
普照寺,是道清老人所开创建立的。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在少年时代,就厌弃尘劳,于是到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具足戒。于是竭力参究自性,阐发显明心要。想要周遍参访诸方的善知识,来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的绅士所赏识,于是请他住持当地的太阳宫小庙。
老人察知可建道场,宿缘有在,故允许之。系前清光绪元年也。于是遍募十方,开拓基址,佛殿经楼,杰出云表。
老人观察知道,小庙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