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1(第1/2 页)
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的陆逊在猇亭、彝陵一带大败蜀军。
刘备被迫逃回白帝城,赵云领兵据守阵地。
这时,马良赶到,看到大军已经败退,追悔莫及,于是将诸葛亮的劝谏之言禀告刘备。
刘备叹息道:
“我若早听丞相之言,就不会有今天的惨败了!”
“如今我还有什么颜面回成都见群臣呢?”
于是传旨驻扎在白帝城,并将驿馆改为永安宫。
有人上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人都战死沙场,刘备悲痛不已。
随后近臣又奏报:
“黄权率领的江北蜀军已经投降魏国。”
“陛下是否应将他的家属交由官府问罪?”
刘备说道:
“黄权被吴军切断在江北,想回归无路,才不得已降魏。”
“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我。”
“何必责罚他的家属呢?”
于是继续赐给他们俸禄以供养。
却说黄权投降魏国后,被众将引荐给曹丕。
曹丕问他:
“你如今投降我,是否想效法陈平、韩信呢?”
黄权流泪说道:
“臣蒙蜀帝厚恩,对我殊为器重,派我率军驻守江北,不料被陆逊隔断,归蜀无路,又不愿降吴,所以才来投靠陛下。”
“如今我作为败军之将,能够免死已是万幸,哪里还敢妄自与古人相比呢!”
曹丕听后十分高兴,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
但黄权坚决推辞不受。
忽然,有近臣奏报:
“有细作从蜀地而来,传言蜀主已将黄权的家属全部诛杀。”
黄权听后说道:
“我与蜀主彼此以真诚相待,他了解我的忠心,绝不会杀害我的家人。”
曹丕因此信服了他。
后人有诗责备黄权说: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
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
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投降东吴不可,偏去降曹;
忠义之士岂能侍奉两朝?
可叹黄权惜一死,
忠义之名遭后人不轻放过。
曹丕问贾诩道:
“朕想要一统天下,应该先攻打蜀国还是吴国?”
贾诩回答说:
“刘备乃雄才大略之人,更有诸葛亮辅佐,擅长治国;东吴的孙权能洞察虚实,手下有陆逊驻兵于险要之地,占据江湖地利,这两国目前都不是可以轻易攻取的。”
“依臣之见,陛下的将领之中,尚无人能与孙权、刘备匹敌。”
“即使以陛下天威相压,仍未见稳操胜券之机。”
“只能暂时守成,静观两国内部出现变故。”
曹丕不以为然,说道:
“朕已经派三路大军征讨东吴,怎么可能不胜?”
尚书刘晔进谏道:
“近日东吴陆逊刚刚大破蜀军七十万,士气高涨,上下齐心,再加上长江湖泊的天然阻隔,目前难以一举攻下。”
“陆逊足智多谋,必然已有防备。”
曹丕质问道:
“你之前劝朕攻打东吴,如今又阻止,何故?”
刘晔回答道:
“时势不同罢了。”
“早先东吴屡次败于蜀国,士气低落,才可趁机攻之;如今东吴大胜,锐气倍增,此时不可冒然进攻。”
曹丕不听劝,坚定地说道:
“朕意已决,不必再言。”
于是亲率御林军,前往接应三路兵马。
正当此时,哨马报来消息称,东吴已有防备,吕范率军阻挡曹休,诸葛瑾率军在南郡挡住曹真,朱桓则驻守濡须对抗曹仁。
刘晔再次劝道:
“既然敌军已有准备,陛下此行恐怕无益。”
曹丕仍不听,坚持带兵前往。
却说东吴将领朱桓,年仅二十七岁,却极富胆识,深受孙权器重。
当时朱桓统领濡须守军,听闻曹仁率大军进攻羡溪,便将大部分兵力调去守卫羡溪,只留五千骑兵驻守濡须城。
忽然有探马报告,曹仁派大将常雕,联合诸葛虔、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