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滩登陆后,没有及时组织返航,船只搁浅沙滩,被敌军炮火全部炸毁,断了登岛部队的退路。父亲所在团作为二梯队早已整装待发,但是又无船可用,只能隔岸观火,望洋兴叹,眼睁睁看着战友在流血,在拼命,却又无能为力,多少钢铁汉子急得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九千官兵血战三日,全军覆没,无一生还!战后蒋经国亲临金门“慰劳将士”,这样记述道:“俯瞰全岛,触目凄凉,车至汤总都途中,尸横遍野,血肉模糊”。
悲壮的金门之战降下了帷幕。
金门失利,引起了全军乃至全国的震动。
自我军建军以来,国共双方交战不下万千次,虽不乏险仗、恶仗、吃亏仗、倒霉仗,但从来没有过团级以上建制单位被全吃的记录。金门一战,一下子被一个不剩全歼三个加强团,怎不令人瞠目结舌,悲痛万分。
10月29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通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
父亲后来不无惋惜地说:“战场上的形势有时候是瞬息万变。金门战斗从客观上讲,是在金门守敌进行换防,要调走的还没有走,要调来的却已经来的结骨眼上打响的。这样一来,我攻岛部队面临的敌人一下子增加数倍,形成了敌众我寡的态势。而我运送增援部队的船只又没有及时返航,被全部炸毁在登陆沙滩,导致后续部队无法增援,只能眼睁睁看着上岛部队全军覆没了。”
我后来想,如果我军攻击时间提早二天,或推迟二天,如果运送一梯队的船只及时返航,再送上增援部队,那么,这场战斗肯定将是另外一个结局。
但是,历史从来无法假设。28军的9千将士就这样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面对数倍敌人,英勇作战、宁死不屈,直至全军覆没了!
28军自此和金门守敌结下深怨。此后,全军将士朝思暮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早日再战金门,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
实际上运筹帷幄的毛泽东早已下定了解放金门和台湾的决心,并且还详细制定了台湾战役的具体事宜,计划以第三野战军为主,投入50万部队,粟裕为最高指挥官,分两次运送渡海攻台。我父亲所在的10兵团编入了第二梯队。为了确保台湾战役作战方案的实施,一九五0年六月,华东军区确定了新的训练大纲,决定从这一年7月到次年3月,各兵种分别进行训练。1951年4月和5月进行三军两栖作战合练,最终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当时的台湾已经是苟延残喘的时日到了屈指可数的时候。1950年5月,蒋介石宣布“台湾进入战时状态”,整个台岛被一种强烈的恐怖气氛笼罩着,几十万残兵败将军心涣散,士气消沉,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我后来看到台湾《传记文学》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这样描绘当时的台岛景象:
民国39年,是国民党政府失去整个大陆而固守台湾岛,风雨飘摇危疑震撼的时刻。中共政权建立未久而正酝酿渡海攻打台湾。岛内情形更为紊乱,军队是败兵之众,政府是流亡组合,共产思想像挡不住的洪流,大学生在校园内“扭秧歌”,事业单位在“护产待变”,撤退来台的人员打算再度开溜,中共地下党员无所不在,准备起义接收。
然而,正当中共忙于调兵遣将,积极准备攻打台湾之际,国际局势骤然发生变化,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使得已濒临死亡境地的蒋介石最终能够在台湾偏安一隅。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我军出兵援朝,无暇南顾,延缓了解放金门的时间表,而盘踞台湾、金门的蒋军却借机嚣张起来,利用其空中优势,不断对我福建沿海邻空进行袭击、轰炸。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赔掉了他几乎全部的陆军和近半的海军,惟独空军没有伤筋动骨。当他带着仅存的这300多架飞机撤到台湾后才发现,在广袤大陆作用甚微的空军,在弹丸海岛上却威力无边。可以想象,大海滔滔一览无余,无任何空中掩护的###如果胆敢驾驶渔船、机帆船成群结队强渡海峡,只能成为他们钢铁大鸟争相追逐的美味佳肴。
于是蒋介石欺我空军弱小,从退守台湾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把大陆沿海当成“实弹地靶演练”的最佳场所。先是对地面军事目标的进行袭击,后来逐步扩展至对海上作业的渔船,公路上奔跑的民用汽车和成片结片的民房民舍的轰炸扫射,国民党飞机似乎染上了近似疯狂的“嗜血癖”。1955年到1958年,国民党空军飞机进入大陆多达一万五千多次。最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