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617节 皇权下乡的厉害之处…他们怕了!(第4/5 页)
苦役。
柳二娘当时昏睡未醒,无罪释放。
王十三听到真的判处自己腰斩,吓得瘫成一条被抽去骨头的蛇,烂泥一般委顿在地上,面如土色,口中“嗬嗬”的说不出话来。
法堂审理完结,呈交长洲县令许大功。许大功立刻下令召集检堂,法堂,警堂,要将此案梳理一遍。
“见过县令官人!”县衙大堂,三堂的主官都以到齐,他们见到按着汉剑昂然而入的许大功,一起行礼。
一身七品蓝色官服的许大功,将汉剑解下挂在案后,再不疾不徐的坐下。
“诸位,王十三烧杀女婴案,本官已经看过了。今日本官主持三堂复查,查无漏洞之后,就呈交姑苏郡。”
许大公开门见山的说道。
许大公是最早一批海东移民,也是最早一批村正。几年前在海东,他不过管着一百多户百姓,可此时却管理两万多户百姓。
要说难,的确比当村正难,可要说难多少,那也不见得。这一年多下来,他对于县政已经很熟悉,干得也还顺手。
在他看来,做县令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实心用事。
除此之外没有那么多道道。做好这四个字,也就不难了。多少个大道理,就在这四个字当中。
他只不过识得千字文而已,却能做县令,靠的什么?靠的就是从龙之功。要是不实心用事,就对不起大王和娘娘了。
“县令官人,此案缘由是……”首先县尉洪铣把案子的经过又重新陈述了一遍。
接着检堂主官又把此案的供词和证据证人陈述了一遍。
最后,法堂又把审理过程,以及呈堂供证,判决理由陈述了一遍。
许大功一边听,一遍对照记录和证据,就是那个女婴残骸,也再次被呈现上来。
末了,许大功说道:“本官并未发现不妥,诸位可有发现不妥?”
三堂主官一起表示,并无不妥。
此时,县衙主簿当庭记录:“华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六月十二。审结浒墅关乡古柏村王十三烧杀女婴案。县令许大功召集县尉洪铣……四人认为,并无不妥。”
记录完了之后,主簿就对县令道:“县令官人,此案审核记录已毕,请查阅无误后用印吧。”
许大功看看审核记录,的确完整无误,也无涂改,就取印盖上。
接着,三堂主官也各自用印。
最后,主簿摘下剑架上的汉剑,重新挂在腰间,就自顾自离开大堂,差人将记录通过官驿送往郡守衙门。
一旦出现冤案,那么县令和三堂主官一个也跑不掉。
三天后,姑苏郡接到审理完结的案卷,检查之后呈交扬州州牧府。
又三天后,已经成为扬州牧的大特务李扬,又将此案送往临安大理寺(最高法堂)。
大理寺在复核汇总之后,一份判决名单就送入皇宫李洛案前。
因为是命案,所以容不得丝毫马虎。
…………
“又是顶风杀婴案!全国已经十五件案子了!”唐王李洛神色冷厉的将最新的案子递给崔秀宁。
崔秀宁接过来看看,秀眉一皱,“真够狠的,活活烧死!”
李洛冷笑,“又是补贴又是酷刑,竟然还有人干。真以为我那么好说话?不狠狠杀几个人,就不能杀一儆百!”
他说完,在案上笔架中取下一只笔,蘸满了朱砂,一一批示。
全部批准腰斩判决,压根没有宽宥半分的意思。
他批示一份,崔秀宁检查一份。
当真是血淋淋的阎王勾魂笔。
唐王一批,那就是死定了。
十五个杀婴大案,就这么尘埃落定。
被杀的人,竟然有二十七个!
估计到时不光整个唐国,就是整个天下,都会被这件事惊到。
崔秀宁道:“这些事都发生在乡村,要是我们没有掌握基层,根本不会知道。”
李洛点头,“就算后世,政府掌握基层权力,也就是在建国后那三十年。那三十年,也是动员力最强的时候。”
很多政策,不掌握基层根本就是空话。
唐国制度,王权下乡。唐廷通过合并乡村,每一百到两百户,设立一行政村。每一千到两千户,设立一行政乡。
村有村公所。设立村正一员正十品,治安使一人从十品,司妇使一人从十品,村学教师一人从十品。
乡有乡公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