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实在很有戏剧性。昨天才见证他挽着她走过亲友的祝福,数年后再见,发觉他臂弯中的她早已是另一个人;昨天还听见她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大谈如何为妻为母,今天却风闻她的老公正打算迎娶新人;这一对夫妻昨天摔盆砸碗要离婚,第二天已手挽手上街去购物……打打闹闹、哭哭笑笑、分分合合,成年人变孩童,聪明人变傻瓜,绅士变莽汉,淑女变泼妇。
所以几乎每个上了点年岁的人,爱用“别把人生当戏演”来劝诫年轻人:黄脸婆最真实,最有用;本分的丈夫最踏实最可靠,一定要珍惜自己现在平淡的尤其是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我不知道生活中有多少人恪守这句箴言,但我看见《第三种婚姻》里的颜丹青正挣脱所有的束缚,投入新的爱情。岂止温顺善良的颜丹青,连曾经的贤妻良母景灵也陷入爱情和繁华的双重诱惑,奔向一条无法跳出的生命旅途……而我知道,生活中决不缺少景灵,更不缺乏颜丹青,他们的故事正像戏剧一样在上演。
看完这本书,我有一种风雨扫过大地后的宁静。我忽然感悟到,我爱读婚姻小说的最根本的原因:颜丹青们代替我们网恋过、为爱追寻过,我们享受了她们的绚烂迷离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故事完了,他们受伤了,而我们只是心情在忧郁中打了个滚,就又回到了阳光下。我们从书中活过了多少人生。
我想:人生最要紧的是谨记自己的身份,我只是看客。可是很多人看见了演员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终于忍不住诱惑也勒头画脸、兴高采烈地粉墨登场,把人生当成舞台演起戏来。我是不羡慕这样的人生的,因为我看到,他们的人生似乎比常人多翻出一些新花样,也多那么一丝轰轰烈烈,但结局如何呢?像颜丹青一样酴醾开后春事了?像景灵那样怀着可以毒杀自己的仇恨?或者如穆岚般机关算尽、身心俱疲?不外乎一出出悲剧罢了。
过自己千篇一律的平淡生活,看书中人物上演的热闹繁华、大喜大悲的生活剧,有那份刺激无那份凶险,一生也就这么倏忽而逝。
对于婚姻,人们已经说得太多;对于婚姻,人们还嫌说得太少。而我只想说:我不愿做演员,我只愿当看客。 。。
灰色婚姻的情状——席香妮/文
《第三种婚姻》(磨铁彩虹堂策划,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从书名上看,给人的第一感觉似乎是在为婚外恋正名。其实不然,这是一部寓教于乐,可读性、文学性及思想性融为一体的好看的小说。
通常来说,大多数中国人遵从从一而终、相偕百年的传统婚姻,也可称作原配初婚。其次,有的人走了一段人生路后,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由牵手而分手,或者阴阳相隔,由此产生再婚及N次婚姻的情况,但无论如何,上述婚姻都是以社会认可和受法律保护而存在的婚姻方式。而当代社会出现的不少号称灰色婚姻的情状,正是本书作者在作品中展示和表现出来的现实生活,当事人既保持既定婚姻状态而又产生和保留婚外恋情。甚至各方心照不宣,表面上相安无事。其实潜藏着相互伤情,给家人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的隐患。作者对此没作什么对错与否的道德评判,更无长篇大论的教化性指责,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生活素材及自身过人的文学才华,精心编织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感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提供了一部好看的小说作品。可以说,这是一部比较典型的充满布尔乔亚情调的婚恋题材作品,无论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抒情感慨,都将现实生活的细节与浪漫主义的想象结合得恰到好处。掩卷细思,柔情如水,渴求美好爱恋的才女颜丹青,温和内敛又愚孝刻板的农家子弟李建国,被单相思激怒得丧失人性的恶女穆岚都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文学感染效果。作者还很年轻,能将沉甸甸的当代婚恋题材写得如此轻松好看,潜心用细腻的文笔,独特的思索叩问探讨婚姻真谛,引起不同年龄群落的围城内外人们的情感共鸣,耐
人寻味,发人深省,其原创功力和社会责任感实在难得,可贵!
《长江商报》访谈
这是女人的化妆镜
长江商报:这本书为什么会叫做第三种婚姻,您所定义的第三种婚姻是指什么?
作者:编辑和我将小说取名为《第三种婚姻》,是因为现代婚姻有三种形态。第一种,相亲相爱的美满婚姻;第二种,感情破裂的痛苦婚姻;第三种,看似幸福暗藏危机的边缘婚姻。尴尬、无奈、敏感、危险是第三种婚姻最显著的特征,小说《第三种婚姻》讲述的就是这么一种婚姻形态。
长江商报:有评论称这是一部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