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这本书也许出得晚了一些,也许还可以写得更朴实。但无论如何,它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帮助我们对身边的杰出邻居变得更加敏感的。
让我们睁大眼睛留心新的马云、新的阿里巴巴的出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他们,珍惜他们,并呼唤身边出现合格的“养父”和“岳父”,使马云们不但能创造出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而且能让这些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被中国人创造出来后仍能属于中国。
《谁认识马云》 改版前言
自2006年11月面市到现在,《谁认识马云》已经出版一年多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谁认识马云》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惊喜:一个惊喜是新书发行不到两周,便蹿到当当网和卓越网中企业家传记类图书排行榜第一名,头一个月内就加印了两次;另一个惊喜是读者对《谁认识马云》的厚爱,很多读者给我发来邮件,发表他的读后感,文字间洋溢着对马云的敬佩之情。
到目前为止,《谁认识马云》已经重印了19次。读者对本书的青睐以及对马云的热爱,令我十分感动。有位读者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她有一次逛书市偶然发现这本书,于是买下来计划送给她丈夫看,可是拿回家之后,自己先翻翻却看上了瘾,最后这本书到她爱人那里的时候已成一本“旧书”。另有一位读者在她的博客里说,“我喜欢马云,看了《谁认识马云》后觉得他很够爷们儿”。可见,马云的“粉丝”不仅限于创业者,他已经成为时下很多年轻人崇拜的草根英雄。
这一年多来发生了很多事,无论于阿里巴巴集团还是马云而言,都可谓风光无限: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的上市,无论是其本身所创造的股市成绩,还是上市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都将成为2007年互联网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笔。马云自己则在互联网、IT领域,乃至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甚至被媒体形容为“走向IT巅峰的拿破仑”。而在连续担任《赢在中国》两届评委的过程中,马云通过和创业者分享他的创业经历,以及他对参赛选手的精彩点评,这位“语言大师”向人们加倍彰显了他的睿智、灵性和真实,更多的“马云迷”为之倾倒。
图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读者如此热情,给予我们如此厚爱,但我们不敢沾沾自喜,因为我们知道书中还有许多不足。在惴惴不安中,我们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有鼓励和肯定的,有希望被引见马云的,有探讨创业项目的;有些读者看书非常细致认真,帮助指出了书中的一些错讹之处,我们非常感激,感到必须要尽快尽可能全面地予以修正,加上一年多来的马云又有那么多新的故事需要做年鉴式的增补,于是就有了这本修订升级版。
相对于阿里巴巴的发展速度,这是一本迟到的修订升级版,让我们赶紧追赶马云的脚步。
总序梦想年代
1992年,当星巴克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时,霍华德舒尔茨春风得意地告诉整个世界“我是一个梦想者”,后来星巴克果然成为世界商业的奇迹;而当保罗阿伦与比尔盖茨漫不经心地玩电脑时,其不着边际的梦想在某一天弄出了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商业怪兽。
知识经济时代,梦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梦想者的思绪不会停顿,梦想者的灵感源泉也不会枯竭,只是当梦想飘荡到中国上空时,粉红色的梦幻变成了金色的辉煌。
中国经济的整体“牛”市,使许多青年“财”俊的诞生成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尽管他们活跃于不同的领域,“把玩”着属于自己的战略技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执著性格和一颗追寻梦想的勇敢的心。
当然,成功与失败此消彼长与亘古碰撞,意味着梦想中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实现梦想的达人,但更多的人则是从梦想的巅峰失足跌落,或从梦想的破灭中失声惊醒而尝试着重回梦想。
“棱镜”原本为一物理学术语,当复合光透过“棱镜”就分解为光谱;以“棱镜”对人对事进行多维的解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陆续推出的“梦想年代,财智人生”系列丛书大抵会有一个中心:“聚焦财智领袖”。两方面基本内容:其一,演绎各业界“大腕”中脱颖而出的领跑者的精彩人生,展示梦想年代的亮丽风采,并追寻其成功的背后;其二,也不忘拾遗补缺,将失败的例子透析给读者,知其然,亦究其所以然,使读者避开梦想中的陷阱,更加接近成功。
格物致知。以史为鉴,历史是洞明得失的镜子;以人为鉴,他人之经历是问鼎巅峰的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