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析津之盟(第1/2 页)
还没等王浩把话说完,就被赵老大吹着胡子给打断了。
“啊……?这大于越只有契丹贵族才能受封?”
“废话!大于越虽无职掌,却位在百官之上,与帝同格,极为尊贵,非大功德者不可受封,且只能授予契丹族族人,据朕所知,辽国自立国以来,受此封号者,仅区区数人尔。”
“竟然如此……!那肯定是萧绰那个女人在诓骗臣下,凭空画饼,以此诱惑臣为他们卖……”
“行了行了,你就别扯这些有的没的了,先说说,事成之后想要何等样的封赏吧。”
赵匡胤不耐烦地挥手打断王浩的胡言乱语,什么诓骗画饼的,你小子只是想趁机扯开话题而已。
“陛下又没有未出阁的女儿,要不这事……就算了吧?”
这肯定是不能说要什么什么的嘛,讨的少了,自己不甘心,讨的多了,有持功傲娇的嫌疑,于是,王浩也打了个哈哈,把皮球又给踢了回去。
赵匡胤闻言果然又是一番连削带打的哈哈大笑,不过话说回来,要真的还有个适龄的女儿,说不定还真的应允了他。
“政事堂的意思是封你个同平章事,加一等开国侯,你以为如何?”
这里的同平章事不是正职,少去了一个知事,比如参知政事,知枢密院啥的,只是一个虚职,一般情况下只会加在节度使的头上,开国侯同样是一个荣誉性质的职位,而且宋代的公侯不是世袭制的。
说实话,这个封赏其实也算可以了,略低,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就差一个正职上的升迁了,这也就是大司农还太年轻的缘故,要不然政事堂里去挂个职是板上钉钉了。
只给了两个不咸不淡的虚职,必然是政事堂商量出来的结果,他们不希望太府寺再拥有更多的权利。
“那就这么着吧。”
“听你口气,似乎不满意?”
“臣哪敢,陛下若是觉得过意不去,不妨给太府寺加个外事专断的职能。”
海贸跑的多了,总有不少海外小国屁颠屁颠地跟着商队过来朝贡,而此时管理这些海外小国和朝贡使的衙门是鸿胪寺,太府寺想要干预一下,总要先去鸿胪寺打招呼,虽然鸿胪寺也是个冷衙门,寺卿也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但这样始终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那些海外小国,运用得当的话,对市舶司开展业务是有很大的助力的,绝不能仅仅只当成一个海外番邦来看待。
“这事好说,回京之后朕便下旨,嗯……可还有其他的要求?”
“嗯……臣还希望日后赴辽理事的时候,能携家眷同行……”
家眷自然指的是还玉,临走之前,一直嚷嚷着也要跟着一块去,说什么很久没有出去旅游了,整日闷在这大宅子里,跟坐牢一样,另外,也想去见见自家男人的那个笔友,到底是有怎样的魅力,竟然让自己男人花了那么大的心思在她身上。
其实就是过去监督的,怎么说,以后要经常去辽国,还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抄袭相处的,终究不太放心。
带着妻子一起出差,这样的要求自然也算不得什么,赵老大听后,自然也是爽快的答应。
之后,俩人又就如何安置辽国小皇帝的事情商量了一番。
如何安置辽国的小皇帝,也是个大问题,这个质子不同于其他,辽国小皇帝今年才九岁,因此按照之前的约定,除了小皇帝之外,还会有不少人同行,除了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侍从之外,还会带几个教授他课业的老师过来,另外还会带上几个萧后安排的联络员,以便随时向她汇报小皇帝的近况。
至于把人接过来之后应该放在哪里合适,放在义学里肯定是不行的,档次太低,人家也看不上。
放在国子监里,合适倒合适,只是那里的课程对一个十来岁的小屁孩来讲,太过深奥,功课什么的,肯定跟不上。
最后,只能是单独辟出一个府宅,再叫上几个伴读,外加资深老学究若干,用开小灶的方式培养孩子了,希望能用数年的时间教出一个学富五车的儒帝吧。
诸事商讨完毕,王浩起身告辞,刚刚走出赵老大的营帐,迎面又撞上了自己那个便宜老丈人。
这回北上,老徐也算是这庞大队伍中的第二号人物了,任务相当重,整日都在想忙活,捧着那一纸由王浩草拟的和议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字眼,光一个和议的名头就研究了两天,说是由王浩拟定的析津之盟略有不妥,改成开宝和议比较好。
这个名字明显有拍马屁的嫌疑,用赵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