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页)
学堂一应停办,仅保留陆军小学堂,所有师资力量都转移到黄埔军校上。
至于雇佣外国顾问,吴绍霆会酌情安排,毕竟他知道这个时代能尽心尽力培养中国军人的外国军事专家很少,他可不会花先前来养活这些人。另外在学校设施和供应上,他同样会尽量节俭,纵然现在有钱了,也绝不能让学员军官养尊处优,只有通过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当然他也不会像历史上黄埔军校前四期那样,连一碗像样的粥都喝不上,基础生活保障还是由的。
狙击士官学校同样选址在黄埔,不过不是在南岛上,而是在北岸。
成立这所特殊兵种的学校,是吴绍霆在购买M1903步枪时埋下的想法,狙击手在战场上的杀伤力是最大的,尤其还是这个装甲兵几乎罕见的年代,能够掌握一批精炼优秀的狙击手,胜过一支大军。
狙击士官学校正式名称为军部士官特殊训练学校,按照二战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标准惯例,特殊训练学校每一期六个星期,追加一个星期文化基础课,合计七个星期。
吴绍霆在二十一世纪属于特种部队,虽然他不是担任狙击位置,可是一个特种兵掌握多元技能是不在话下的。他相信在没有聘请到合适的狙击教官之前,自己是可以亲自参与学校的执教工作,只要教导两期学员毕业,这些学员就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了。
转眼间到了三个月,袁世凯如愿以偿进京组阁,一方面下令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势力,另外一方面还在暗中与南方革命党人翰旋。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除近畿直隶与满蒙一带之外,国内已有九个省宣布独立,其余省区革命之潮如火如荼。
三月初,黄兴在芜湖完成了五省革命联军的会师,并将五路人马合编为粤赣浙沪闽革命联军,被推举为联军总司令,五省一起负责联军的供应补给。合编完成之后,这貌似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大军,浩浩荡荡沿着长江进攻合肥。
第210章,黄埔军校
三月上旬,凤山率领北洋第一镇南下,事先因为保定军资府军官学校(即日后陆军大学)学员何子渊伙同宿舍其他学员,将保定的浏河铁桥炸毁,延缓了第一镇行军。不过因为南方事迹,凤山不敢耽误,下令五天之内全军征船渡河。
第一镇在三月二十五日进攻郑州,平息了郑州革命党作乱,旋儿又直逼武汉。
武昌起义是在二月初爆发的,那个时候袁世凯刚刚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导致武昌清军势力顽抗到底。虽然湖北清军调出一部分镇压四川、长沙等地革命起义,城内正是空虚之时,可面对负隅顽抗的清军余部以及不肯反正的长江舰队,这一仗打得很吃亏。直到二月底,犹豫了半个月之久的海军提督萨镇冰收到黎元洪致函,最终称病换乘英国太古商船返回京城,这才使得起义军光复了武汉三镇。
然而武昌军政府成立还不到一个月,第一镇就开到了家门口。
凤山于四月初下令进攻武汉,三天之内攻克汉口,又一天攻克汉阳。
黎元洪苦苦坚守武昌,打算以长江为防线,阻止清军渡江,同时通电南方独立的诸省求援。然而五省联军已经在进攻合肥,不日就要转战江苏,北洋第六镇也从山东南下到津浦线一带,随时阻止五省联军北上。与湖北最近的四川、湖南等地正陷入胶着状态,自身难保,根本无暇以顾。
全国革命形势一下子进入了低潮,各省也开始纷纷为后路做打算,地方士绅与军阀勾结,开始争夺本地的权利。
广东方面,黄埔军校和狙击士官学校于四月初正式成立。
吴绍霆出资五万,翻新和扩建了黄埔南岛海军学堂废弃的校舍,正式挂牌成立了革命军高级陆军军官学校,所有教官都从武备学堂、陆军中学以及革命粤军第一师中兼任。为了减轻革命粤军第一师的工作负担,他还将随师学堂下放到了黄埔军校。
狙击士官学校的从购置了一部分无人居住的民宅,然后加以扩建落成的。教官方面仅仅是雇佣了一名美国狙击枪械专家和一名德国退役的神枪手,尽管如此,但狙击士官学校的投资要远远超过黄埔军校。虽然士官学校的校址没有黄埔军校大,但是在物质上的筹备却多了很多。除了重金购进了一批特制的M1903步枪和瞄准镜之外,还要营造复杂的、各种不同环境的训练场。
正式成立并不代表正式开班,吴绍霆制订的招募条件,黄埔军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狙击士官学校则是从省内各部队推荐精锐士兵。后者没有部队限制,哪怕是龙济光推荐来的士兵,照样是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