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分,退到属于自己的地盘之上。
靳云鹏依旧以济南为治所。而徐邵文这边,在召开了几次会议之后,最终决定以胶州市为治所,坊市做为第二治所。
当远在北京的袁世凯听说云鹏和徐邵文把山东给平分了,自己
惊讶了半晌。岂不说他故意制造地浑水这么快就收来这些地方上的军阀,无论是冯国璋、云鹏还是徐邵文,都没有一个是遵从北京地命令的。这让他感到了一种危机。
不过,袁世凯心理也很明白,山东问题最终和平解决,也是因为地方军阀相互之间达成地共识,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自己还要横加阻扰,恐怕会适得其反了。而且,筹安会的准备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只差试探各地督军地态度了。
胶州市是沿海城市,原本徐邵文将治所选在这里,很多幕僚都是反对的,毕竟青岛的德国人还没走,英法俄三国的舰队也在酝酿着新的进攻计划。一旦德国和协约国打起来了,战火肯定会牵连到了胶州来了。
但是徐邵文对此却表示,正是因为山东民众心中都还有一战的阴影,所以自己将治所放在胶州市,目地就是让民众们放心。就算战事真的打起来了,军政府都会坚守在第一线,确保民众们的安全。
这一个做法很快就赢的了辖内百姓、政治团体和资产阶级地赞同,当然这也是徐邵文在山东奠定基础的第一步棋。
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北京那边迫于山东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得给徐邵文加派一个新头衔。但是山东督军已经是靳云鹏了,而副督军、军务帮办则是张怀芝,参谋本部和总统府协商了很久,最终颁出了一个鲁沪巡阅使的新称谓给徐邵文,又因为其抗日有功,由上校军衔升为少将军衔。
徐邵文当然知道袁世凯不会平白无故给自己这么大个头衔,虽然在民国初期职衔都没有权限管用,但是起码是一个名誉的象征。袁世凯这么做,无非是想笼络徐邵文支持他称帝。
为了增添胶州市应对德国和协约国战争的戒备感,徐邵文取消了胶州市市政府,改由鲁沪巡阅使署衙直属,而原来位于扬州路的市政厅大楼,则直接被改成了巡阅使署衙。署衙一楼到三楼,照旧会市政机构的办公场所,而三楼到五楼就是巡阅使地军政机构。至于运营市政的官员和公务员,一律聘回被日本人驱散回家的原政府公务员。
而胶州市的警察机构、法务机构和其他官方部门也都陆续恢复了运作,所有职务都暂时由原来的领导班子来出任。
美国政府得知徐邵文顺利掌管了半个山东之后,立即与北京政府进行了申请,在胶州市开设了一个新的领事馆。美国人这么做地目的,徐邵文当然心知肚明,无非是更方便敦促自己兑现中美结盟时候开出的利益承诺。
不过,徐邵文虽然没有打算毁约,但是却一直以青岛之事还未平息,美国海军基地的事项得暂缓渐进,倒是山东的铁路可以先委托美国铁路公司来修建了。此外,他还打算等到自己辖区完全恢复之后,邀请美国警政顾问在胶州试行中美合作的警察机构。
美国人倒也不急,反正徐邵文订购地军舰都在自己手里,徐邵文要拖延,那么美国也跟着拖延。不过美国政府也相信徐邵文所说的是实情,山东刚刚结束战事,而且协约国和德国仍然对峙当中,的确是难了一些。因此,胶州美国领事馆的领事几次来拜访徐邵文,表示如果青岛问题难以解决,美国照样伸出援手。
徐邵文汗颜不止,这美国伸出的是飞龙探云手吧?
胶州和山东新闻界地人物,对于徐邵文是否能够履行之前十多次演讲时所兑现的承诺,在这段时间纷纷表示出了关心。徐邵文压根就没有打算不履行这些承诺,他在安顿好胶州市市政以及辖区各地方政治运营之后,公开举行了一次记招待会,让山东市民和各级团体郑重地表示,之前所有的承诺,都会在一年内陆续执行。
徐邵文知道北洋旧式军阀不善于利用舆论媒体,但是他做为一个过来人,当然不会与那些旧式军阀一样。他在巡阅使署衙专门成立一个新闻和文化部,招募了一批山东文化界地名人做顾问,牢牢的控制和引导社会上地舆论导向。
然而,1915年12月在国内连续生了好几件大事。虽然袁世凯因为徐邵文的影响,称帝的进展放慢了许多,有可能要在年初才能公开,但是关于各级地方对袁世凯歌功颂德的宣传行动,则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与此同时,在上海也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第一件是就革命党人陈其美指示了王晓峰、王明山,在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