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小。徐邵文被内定为参谋本部高级副官,授陆军上校衔,李振宁则承诺任职陆军部从事官,授陆军上校衔。
段祺瑞和黎元洪都同意在明天总统府授衔仪式上,会公开宣布徐邵文和李振宁的任职,同时也会支持徐世昌和胡明喻说服总统将二人调任到上海督办新军。
————————————————————————————————————————————————————————————————————————
次日,在新华门总统府,徐邵文和李振宁见到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袁世凯是看在徐世昌这个老朋友的面上,还是很热情洋溢的鼓励了两个年轻人。陆军部和参谋本部都把授衔文书拟定好了,连校级军服都一起送了来。
在授衔仪式结束之后,徐世昌、胡明喻、段祺瑞和黎元洪都围在袁世凯身边,鼓吹上海的情况不能拖,与其没有多余的兵力不能增援,这样耗下去始终不是办法,还不如立刻征集新兵,以巩固上海要急。袁世凯其实一直都在为这件事头疼,听到自己四个得力手下这么说,也没有多考虑,便同意了下来。
袁世凯让总统府秘书处拟定了委任出,委任徐邵文为上海督军,李振宁为上海边防督办,赴上海督办新军事项。但是在委任书的最后一段,袁世凯还是强调“除非特殊情况可便宜行事之外,一律受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节制”。
正所谓“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虽然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好朋友和支持者,但是徐邵文毕竟不是自己的心腹。袁世凯在这一点上还是留了一个心思,上海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衔接南北的重要海上路线,这个地方是不容有失的。
徐邵文感到很高兴,其实一旦自己回到上海,郑汝成根本就节制不了自己,以自己在上海结交的势力人物,郑汝成倒还会巴不得来讨好自己。他很清楚,只要做事不要太过分,郑汝成是绝对不会随便干涉自己的。
而且,上海督军这个军事长官职位,通常是管理省级军务的,只不过上海这个地方比较特殊,袁世凯又拟定不了什么合适的官职,只好让徐邵文做了督军。论官职和俸禄的等级划分,督军是还在镇守使之上的。
李振宁的边防督办是一个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性质与督军差不多,但是威信就要比督军差一截了。毕竟徐世昌是袁世凯的结拜兄弟,袁世凯自然会多偏向徐世昌这边一些。
---
强烈求收藏收藏!谢谢谢了!
特别感谢银蛇乱舞、五光十色等等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你们的宽容和支持,是我的动力。谢谢你们了!
第二卷 上海崛起 第二十章 回到上海建新军(1)
更新时间:2009…11…13 10:12:54 本章字数:2558
徐邵文和李振宁现在的军职不算小了,一个上海督军一个上海边防督办,都算是能够掌握地方实权的人物了。只不过虽然袁世凯允许他们掌权,但是这个权力还得靠自己慢慢积累起来,能够积累成什么样那就是什么样,上海现有的大权别说郑汝成不会放手,就算是袁世凯也不会轻易交给两个毛头小子。
陆军部军官处给李振宁派了一个刚刚从讲武堂毕业的副官。不过,在徐世昌的压力下,军官处总算是给徐邵文派了一个还算资深的副官,是一个曾经在带过两年兵的上尉军官。
这个上尉论资历不算浅,但是唯一遗憾的有两点,一是白手起家、没有后台关系,二是为人太过老实不懂政治斗争,所以到现在还只是混了一个军官处候席,并且三十岁了还是一个没有实职的空衔上尉。
徐邵文心理很明白伯父徐世昌为什么一定要一个有经验跟在身边,毕竟自己这个上海督军是徐世昌苦口婆心才弄到手的,徐世昌可不想砸了自己徐家的招牌。
徐邵文和李振宁还想在北京等到郭松龄、林蔚这些老朋友回来,大家聚在一起道个别,但是总统府那边一直认为上海督办新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最后,他们两个人只好留下了一封道别信,然后就拟定了返回上海的日子。
—————————————————————————————————————————————————
十一月初三,上海火车站外停着四辆轿车以及一辆兵车,四个军官和十二名士兵全部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等候在火车站大门外。北京总统府新委任的上海督军和边防督办是一件大事,上海这边在接到电报之后,上下都不敢怠慢。
虽然说徐邵文和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