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国总统肯尼迪及其政府认为这给美国带来了调整对华政策的契机,尤其是在和苏联对抗的大背景下,缓和中美两国关系,能够缓解美国的战略压力,于是决定尝试通过粮食援助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美方制订了援助中国的方案,并通过不同渠道向中国传达这一信息。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中国特使王炳南表示,“中国人民绝不依靠别人的施舍而生活,更不会拿原则去做交易。”因而拒绝了美国的粮食援助提议。美国以粮食援助来获得盟友的计划再次遭遇了挫折。
不过美国也有成功的范例,如在冷战时期停止对印度的粮食援助,最后迫使印度跟美国改善关系。
冷战时期的粮食武器,展示了这样的景象,即涉及民生的这些物资也成了武器。但是是否奏效还要看各个对象国的态度,以及通过多种手段对抗制裁和引诱的决心。今天,这种粮食武器更会具有全球化的特点。
。 想看书来
谁在控制着我们吃什么
2007年9月,我(周立)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盖瑞家。盖瑞只耕作2英亩土地,拥有一个小型农场。晚餐中,我们谈起了食物收益的分配结构。他深有感触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盒早餐燕麦片,问我:“你说,这盒燕麦片我们农民能得到多少钱?”他告诉我,这盒美国人最常见的早餐食品,在超市中至少卖美元,而出售燕麦的农民,只能从中得到5美分,也就是。实际上,伴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迁,消费者在食物上的花费越来越多,农民得到的收入却越来越少。钱被谁赚去了呢?是那些食物巨人—大型食品企业。在认识了食物帝国的粮食武器后,我们还有必要认识食物的商品化,以及食物巨人在食物商品化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从1996年起,美国新的农业法案实行,以农业补贴制度代替了粮食储备制度。市场价格高,政府减少补贴;市场价格低,则增加补贴。1998年后,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但是这200亿美元的补贴,表面上是进入了农民的口袋,实际上,农民的农场收入,在近些年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美国农场的全国净收入,由一度的540亿美元,下降到不足500亿美元。补贴实际上全部落入了控制农业生产上游投入品和下游加工、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食品集团手里。
这些粮食寡头,在得到低价商品粮的补贴后,以此为原材料基础,建立了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食物竞争力—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廉价食物体系。这一强大的资本,不仅扭曲了食物利益的分配结构,还扭曲了食物加工结构和贸易体系,扭曲了消费者营养体系,使得公众健康受到巨大威胁。
就食物加工和贸易而言,这些食品集团涵盖了农产品投入、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全球性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使得跨国交易变成了公司内部贸易。他们有选择地只让农民种少数经过基因改造的高糖或高油谷物,使得一两代前还十分自然的食物结构,已经变成了无处不在的人工食物结构。这一食物结构,主要建立在对廉价的人工配置的高糖和高油玉米、大豆等转基因作物的利用上。而健康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得不到一分钱的政府补贴,其生产规模相对于需求在萎缩,消费人群越来越集中于中高收入阶层,其价格也在不断地上涨。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价格,已经上涨了40%,而软饮料、糖类、油脂类以及饲料家禽等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软饮料价格下降了20%多。
于是,表面看,美国人的餐桌在丰富,世界上各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的餐桌也在丰富。然而,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怪现象也随之出现,穷人越来越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步发达国家后尘,它们的国民也越来越多地患上了肥胖症,而真正的富人,却体态正常或消瘦。这正是农作物体系的失衡带来了食物加工体系的失衡,从而带来了消费者营养结构的失衡。一个又一个表面自由和自主的消费者,变成了按公司开出的食物配方喂养自己的食物消费机器。
为了俘获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看到,铺天盖地的营养广告、营养专家建议,以及一波又一波的饮食潮流,在冲击着人们的胃肠和心灵;一个又一个消费者,削尖了脑袋要迎合被产业资本定义的格调和风尚,却一个又一个地掏空了钱包,落入了不健康、不自然之中。有数据显示,美国农业部亿美元的营养教育预算,与食物与饮料公司的“营养教育”相比,少得可怜,仅是百事可乐(12亿美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