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李嘉诚全传有声书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作品,契约华工远离家园,是“受欺骗、被胁迫甚至遭绑架”。这是真实的历史,但不是历史的全部。大部分劳工是出于自愿的,他们心怀憧憬,前赴后继,蔚然成风。

潮人极富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潮人移居海外,劳工逐年递减,商人与年俱增。这股海外移民潮,到1949年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新政权,才渐渐停息。

李云经生活在这个大的文化氛围中,尽管接受的是传统家教,也 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潮汕,处处流传着海外游子建业致富的传奇故事,即使失望多于希望,仍构成潮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

不管李云经动机如何,他是他们中的失败者;亦不管时局如何动荡,商场如何险恶,他还是回到原点—重执教鞭。李云经或许接受了太多的传统道德,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或许更热衷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强国利民之本。

我们从李氏家教,找不出丝毫经商敛财之基因。李嘉诚成为一代商界天骄,当属异数。

韩江碧青浩荡,千秋万载穿越潮汕平原,南流入海。潮州古城,北有金山,东有笔架山,西有葫芦山,三山一水,秀色如画,恍若世外桃源。

李嘉诚来到人世,世界已不太平。北伐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世界经济经历长久繁荣后,接踵而来的是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

潮州偏安一隅,受时局的影响微乎其微。李云经携长子嘉诚,流连于青山绿水间,人世的一切烦恼,都会随着江水漂流远逝。李云经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家乡——这是他涉足商场,又淡出商场,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李嘉诚不负父望,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童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北门观海寺小学念书。学堂是观海寺的庙产,诵经声与读书声此起彼伏。

新文化运动已经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在享受工业革命的文明。学堂的读书声与寺庙的诵经声一样亘古不变,“之乎者也”构成授课的主要内容,时光恍然凝固。

课堂的墙壁,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生教授的诗文,李嘉诚在家早已烂熟于胸,他对陌生的诗文抱有浓厚的兴趣。李嘉诚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向他讲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亲忧郁的神色,深深铭刻在李嘉诚幼小的心灵里。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

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他的另一位堂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嘉来感叹道:“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李嘉诚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心喜。李云经任宏安小学校长,不久,李嘉诚转入宏安小学就读,父子俩有机会天天相聚。

他们相聚的话题,莫不围绕着书。书籍向李嘉诚展示出另一个世界,随着父亲娓娓的话音,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屹立船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在寒冷的秋夜,悲愤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嘉诚似懂非懂,但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时局动荡,生活清贫,未能建功立业的李云经,把厚望寄予儿子身上。李嘉诚优异的学业,是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最大的慰藉。

如果不是风云急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他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

人生的幸与不幸,只能让历史作结论。

1937年7月7日,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网游虚空的世界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基建]小孤前年嫁彭郎末世重生之温乐(网王)只是越前龙马夏末微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