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处都在养马,这成了国策,不过这也的确收到了效果。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骑兵再次侵入上谷、鱼阳,卫青率领数万骑兵出云中,一举收复河套地区,在这设立了朔方郡,长安算是有了一个屏障。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汉军主动出击,这标志着汉匈对阵已经发生了逆转,汉朝由守转攻。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再次向草原深处发起攻击。此后,汉军又数次远征,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设坛祭拜。汉武帝也曾御驾亲征。在汉武帝远征匈奴的同时,还向西征讨过大宛,向南征讨过南越。自元光二年马邑之战开始至征和三年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前后40多年,共计与匈奴进行了15次战役,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匈奴发生分裂,一部分臣服汉朝,一部分向中亚腹地迁徙。但这只是战争的一部分结果,另一部分结果就是汉朝以及整个中国都因为这场战争而转向另一个轨道。
汉武帝发动的这场战争规模十分浩大,动辄数十万的军队上千里的远征,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没过多久,汉武帝之前汉朝所储备的钱财就已经消耗光了,但战争却刚开始,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筹钱。最初,汉武帝的一班谋臣还没想到要对经济进行大改革,因为“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是刘邦、吕后、文帝、景帝几代的既定国策,而且收效明显,因此,刚开始还没人敢动这脑筋。但钱总得要筹,于是,第一个办法就是卖爵位和纳钱赎罪,这可以说是个立竿见影的好办法,既快又省事。在刘邦时期,商人们尽管有钱,但社会地位还不高,当听说朝廷公开卖爵位的时候,他们当然立刻蜂拥而至,因为有了爵位就相当于有了进入贵族社会的门票,另外,有爵位也有不少的好处,最有利就是可以少缴纳不少苛捐杂税。至于纳钱赎罪,谁也不愿意呆在监狱里,只要有钱都会想办法把自己弄出去。
但卖爵位和纳钱赎罪两项所筹集的钱款对于战争消耗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接下来还得想别的办法。偏偏这个时候很多地方连年遭受洪涝灾害,地方政府不得不开仓赈济,这顿时让汉王朝雪上加霜,入不敷出。这时,汉武帝从他的谋臣中选用了三个经济能人,一个是孔仅,一个是东郭咸阳,一个是桑弘羊,正是这三个人把大汉帝国的自由经济转向了战时垄断经济。
首先粉墨登场的是孔仅和东郭咸阳,这两人所出的主意就不是卖爵位、纳钱赎罪那么简单了,而称得上是祸国殃民,因为他们直接从货币入手,也就是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大规模掠夺民间财富。现在,谁都知道通货膨胀是一种掠夺财富的手段,因为西方国家屡次用这种办法掠夺财富,现在美元的大幅贬值就遭到全世界的痛骂。而孔仅和东郭咸阳一出手就显得特别凶狠——他们把白鹿皮剪裁成一尺大小,然后规定这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就是新货币,而其等价于40万钱!40万钱是什么概念?当时,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所拥有的财产总额大概为20万钱,所以,这一尺白鹿皮就相当于两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全部财产!为了保证新货币的推行,汉武帝配合孔仅、东郭咸阳,下了硬性规定。当然,光是推行这种超大额的货币还不够,这种超大额货币毕竟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使用,而真正普遍性地掠夺民间财富的办法就是彻底改变货币的通货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但这是平民百姓节省的意思,到了货币阴谋家这里,其意义就大了,那就是重新发行货币,同时把新货币分为三品,这就等于说,政府公开发行真币、半伪币和伪币,其结果就是政府花费一个原货币的价值,就能换回来两个或者三个货币价值的民间财富,如果简单点说,孔仅和东郭咸阳转眼间就为汉武帝席卷了民间一半的财富。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第二次崛起:大一统的开始(7)
发大水的人最终也免不了被水淹,全面通货膨胀的结果很快就殃及政府,而这时桑弘羊主义发挥了作用,那就是实行“平准均输”,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只能我用通货膨胀席卷民间财富,不能民间用伪劣货币欺骗我政府。所谓的“平准均输”就是以实物充租税,这就是说,政府可以用伪劣货币购买货物,而民间则必须用相当于真金白银的实物缴纳租税,两头的好处都归了朝廷,两头的坏处都落到了民间。
如果说卖爵位、纳钱赎罪是捞了一笔快钱,发行白鹿皮、三品货币是大赚了一笔的话,那么这些还都是战争所迫,是一种战时经济的典型表现,地球上很多处在战争期的政府都干过这种事,这些如果在战后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