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搞“抗美、反美、蔑视美国”。这个运动有一个背景,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在前线作战,我们要把后方搞得干净一点。所以当时把所有跟美国有关系的人都清理了一遍。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还是以教育为主,也重点批判了几个人。那次运动的好处就是没有做组织处理。就是重点批判的陆志韦、张东荪和赵紫宸,批虽然批得很厉害,但是在生活上都作了一定的安排。当时党的政策还没有像后来反右时那么厉害。
图片029
工作队进入燕京不久,就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开展运动。我做了一个动员报告,讲了当前的形势,动员大家要检查对美国的认识。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下,很难再全面地去考虑美国人办燕京大学在学术上还有贡献这些方面。都是尽量以揭发的角度去看美国人在燕京大学作了什么坏事。有一份揭发材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材料说在美国国会曾经有过议论,说在中国办大学比派军舰去更重要。这个材料出来之后,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美国人到中国办燕京大学是有政治目的的,我们要和他们划清界限。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揭发材料之后又搞了展览会。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表现美国人为什么要办燕京,他们的政治意图到底是什么?如果现在能把那次展览的材料找到,当时的情况基本上就明了了。当时工作队还办过一个报纸《燕京快报》配合运动。报纸的主编是彭佩云,具体编辑工作是吴玉宁。这个运动的目标很清楚,重点是三个人物,其他人是教育问题。在活动的开展上,依靠了一些进步的教授,比如说翁独健、雷洁琼、严景耀、侯仁之等人。
在那次展览中,陆志韦和美国人的通信被公开了。在燕京化公之后,陆志韦在给美国朋友的通信中说:财产还是你们美国人的,你们走了我们要负责为你们把财产保护好。尤其是到了抗美援朝期间,美军打到鸭绿江边的时候,美国的教授给陆志韦的信中说:我们就要回中国了,希望很快能见到你们。这种信跟当时的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就不得了了。后来工作队还动员陆志韦的女儿去批判他。这个消息传到美国之后,在美国华人里引起了很坏的反应。这样的做法,现在看起来是粗暴的。而且工作队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是同意了的,我是队长,我不同意,工作组就不能那么做。这些人过去都做过我的老师,老师们的为人我都是知道的,但是在政治上怎么样,我心里也没有底。当时很多燕京人说我:“大中,燕京也是你上学的地方,你怎么不理解这些人?”这样的估计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后人怎么评价那是另一回事了。
侧记
我曾经在许多燕京人那里听到张大中的名字,作为当年燕京校园“思想改造”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至今仍然时常被燕京人提起。燕大思想改造运动至今还少有人提及,我问了不少人,他们都说:“不太清楚。”这个好奇心,在我到张大中的家中去之前一直存在着,越来越浓。
我问他当年的情况,他犹豫着回答:“不好说,不好说。”随后话题渐渐打开,过去的历史在张大中的记忆里渐渐还原。作为记者,我会如实记录张大中所说的每一句话。作为社会人,从思想上来说,我跟张大中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些似乎没有妨碍我和他的交流,因为他说:“历史不能篡改。”我相信老人的真诚,因为讲述时老人闪动的泪光。
背景的不同,让张大中的讲述与众多受难者的讲述出现了不同,口吻、语气都那么不一样。相同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人的讲述中是不同的,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之下,有的人会放大,有的人会缩小。这句话,好像跟这篇口述的内容远了一些。
作为过来人,张大中是坦诚的,他也想弄清楚当年的历史,短短的几个小时,远远没有讲述完他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又是如此引人入胜,我想,我应该再去看看这个可敬的老人,再跟他唠唠嗑。
谢道渊:院系调整的见证人(1)
谢道渊:1924年11月20日生,安徽省六安市人。1946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2年5月,先后在燕京大学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等职务。1952年5月至1966年5月在北京大学先后担任党委副书记兼统战委员、宣传部长。文革期间被批斗,先后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和北京大兴北大农场。1978年平反后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1983年调至中国国家图书馆,任党委书记、副馆长。1988年1月离休。
谢道渊
口述:谢道渊
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