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
“伏里,”男子站起身,慢悠悠地说:“伊水之源。”
伊水?我想了想,问:“不知距成周多远?”
“成周?”男子看着我:“甚远,伏里四周俱高山深林,无通途,只有舟楫,须两日不止。”
我点头,在床上朝他们一礼,道:“得二位救助,姮感激在心,如今我与家人失散,须尽快前往找寻,不知何处有舟。”
“舟?”男子说:“水流湍急,又兼须在舟中歇宿,除舟人丁每月往返一次,并无舟楫。”
我一怔,忙问:“现下舟人丁在何处?”
“水边。”女子说:“我听人说他正往舟上搬运野物。”
我一惊,赶紧从床上下来:“伊水在何方?”
女子诧异地看我:“北。”
没有鞋屦,我赤着脚便奔出去,足底和膝盖一阵发软,我连着磕绊了好几下。
好不容易奔到栈桥上,只见水色连天,一道舟影正消失在远方。
风夹着荡漾的水声,阵阵拂来,额角和发际丝丝地凉。我呆呆地望着天际,犹自地喘着粗气。
身后栈桥的木板咚咚地响,我回头,刚才室中的那一男一女也跟了来。
“不必惊忙,”男子嘴边抿着根草叶,眯眼看看水面的那边,又瞅瞅我,不紧不慢地说:“待收黍之时,舟人丁便将返转……”
“里中果真无舟了?”我不甘心地问。
男子看我一眼,似是不屑再答,转身往回走。
“若无舟,皮筏也可。”我忙补充道。
男子停下脚步,回头看我:“皮筏?你可知要过伊水湍流须多少皮筏?又须扎上多久?还不如等舟人丁。”
我默然无语,回头再望,心头涌起阵阵的无助和怅然。
“丹!”男子在前面喊了一声,女子看看我,快步跟了上去。
我从没见过像伏里这样偏僻的地方。
它坐落在一小片原野之中,浓密的原始森林像大海一样淹没了四周的山头,条条溪流从大山上冲下来,汇作一处,汤汤伊水就从这里开始了旅程。
往回走的路上,我打听到身旁这两个人,男子叫辰,女子叫丹。
我问他们为何在这样的荒野之地落户。辰告诉我,他们祖上是亳的商人,商亡时,乘舟沿黄河逃到了伏。周坐稳了天下之后,伊水流域成为了王畿的一部分,伏也在其中。不过,伏实在太小了,又地处深山,周人觉得有商人来开荒也不错,便没有来收俘,而将他们编为一里,每年来纳贡赋了事。
原来是这样。我望着周围,只见这伏里中的人家并不多,只有十户上下。农田也很少,一小块一小块的,像补丁一样散落在绿油油的桑树间,夏末之际,庄稼已经长得金黄。突然,我望见田地和桑林下几湾清亮的沟渠,顿时怔住。
灰暗的心情登时明亮不少,我定定地望着那些沟渠,目光一瞬不移。
“你又叫什么?”忽然,我听到丹问。
我回头,答道:“我叫姮。”
“哦。”丹说着,双眼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脸。“辰,”正当我讶异,丹转头对辰笑道:“你说白叟所说的那后妲己,可也这般好看?”
后妲己?我愕然。
“嗯?”辰也向我看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会,似乎想点头,忽而顿住,向丹皱眉道:“胡说什么?后妲己乃不祥之妇,怎可与人作比?”
丹嘟哝地应了一声,不好意思地看我。
我好奇地问他们:“白叟乃何人?”
辰瞥瞥我,慢悠悠地说:“白叟乃里中最有见识之人,我等周语都是他教的。”
我听了,微一沉吟,又问:“不知他年有几何?”
“几何?”辰和丹讶然对视,丹歪着脑袋,说:“当有六十。”
辰斜她一眼:“我出生他已五十,如今当有七十。”
“七十?”我吃了一惊。这个时代的人活到六十已经是少有,七十真可谓是寿星了。“可知白叟名氏来历?”我忙问。
辰奇怪地看我一眼,道:“不知。听我母亲说,他与我等先祖一道来伏,却从来无名无氏,其年未老时也只自称叟。现下来伏众人皆逝,只下剩他,须发尽白,我等皆称他白叟。”
“如此,”我颔首,笑笑,看着辰,指向桑下的水渠:“你说白叟乃此地最有见识之人,那渠可是他修的?”
“非也,”辰摇头:“那是亥修的。”
“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