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将被封死。按照崇祯的性格,他只会认为张献忠在愚弄他,左良玉不受到空前压力才怪。
倒是顾君恩所说的第三条,叫人听了稍稍舒心了一些——李自成想问己方借粮。每岁五十万石。虽然没说名目,但看得出来,这相当于一个藩属对宗主的进贡。
“呵,这第三条,只怕他是来安咱们的心的。”叶风略带些讥讽的笑容仍在脸上,踱步来去道:“呵,听了这三条,徐军师,只怕对面是真的下了狠心啊!”
“大王说的甚是,是以咱们要收束一下兵力,他若来犯,叫他得不了便宜!”
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潘独鳌去了南方,带了通山城外的两营八千余人先去了西南方的岳州城。孙可望马上就要回武昌,岳州城的局面要控制一下,灃州城里没见踪影的老回回,也要再寻一寻,随后他便要独力去负责吃掉南方的几个大城。按照了解的情况来看,湖广境内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兵了,据说长沙城里连三千兵力都凑不起来,每天还有若干的逃兵脱伍。
而阅兵的事情一定,顾君恩便暂且被晾了下来,偶尔几次派人去见他,也只是以言语点一点他是否被宋献策算计了。外面上还好,只是内部倒出了些问题,这阅兵主事之权,胡兴汉却旁侧里杀了出来要来抢。各营头领都是老人,徐以显的威望不足,只好让了出来。只是在叶风耳边推销着他的小营制。
所谓小营制,便是把如今控制在以四义子为高层,四义子旗下大将为中层,每营统带三五千人不等的局面,改为设五百人为一小营,十营左右为一大营的新编制,这样大营格局基本维持不动,仍是十二营的大营配置,只是多设了一百三四十个小营,多了一百多个小营头领罢了。
当然,这所说的自然是核心部队,也就是张献忠最核心的三五万人,未把蕲水蕲州黄州等地新入伙的新营计算在内,原有的这些营统称某地新营,比如出了个反骨李人会的黄州新营,就有将近两万人。李人会反水之后,算上蕲州蕲水,加上如今武昌,汉阳的新营,这些次一级的非主力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近十万。按照徐以显的算法,这些新营也要重新编制成这种小营制,从优秀的老营将领中选拔统领,分派领新营兵力。
这样的话,大西军如今是十五六万人的兵力,统计要设立三十六个大营,就要新增二十四个大营头领,二百多名小营头领。这么一改下来,中层将领数目将迅速增加。
这是一个正规化改造的建议,但叶风却是来这世界一来一直就看着他跟胡兴汉明争暗斗的,自然知晓他背后的心思,所谓将领选拔,自然要从他的学堂学兵法的那些学生中来选拔,这样一来的话,用不了几年,各营头领都要尊他一个老师,有起事来在争夺军队将领支持方面,他就不用再吃胡兴汉的亏了。
这一条再加上他一直在负责的恩科事宜,将来统治区域内几乎所有的地方派选官员,也都是他的门生。如今胡兴汉说不定还能在他面前充充老资格,但几年之后,老胡不认清形势的话,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一时之间叶风也不想看底下闹内斗,他这个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叶风仍是没有给明确的答复,只是有意无意的点了他两句。徐以显也算乖觉,呈递了一个方案上来之后,便不再追逼着改小营制了。对于他来说,大营小营制都没有太大的干系,重要的是将来,等着他那个兵法科的那些学生们一个个的立了战功,形势自然会不同。
当然,他这么一说,叶风心里或多或少也会想这方面的问题。如今的军制,孙可望和刘文秀的兵权实在是太大,因为他们两年纪比李定国和艾能奇长,加之孙可望对张献忠又有过救命之恩的关系,所以他麾下的大营头领也是最多的。
但孙可望毕竟是性格有些嫉贤妒能,见不得别人强,所以近年来,刘文秀的实力膨胀的远超过了孙可望。
像自己近来颇有留意的那些中坚将领,诸如张先壁,高承恩,祈三升,狄三品,杨威,贺天云,郑守豹之辈,都算是刘文秀麾下的大营将领。而孙可望麾下,大营将领数目只有三人,冯双礼,白文选,再加上一个因为鸭蛋洲登陆战中跟孙可望已经有了言语冲突的马元利。
反观李定国和艾能奇,麾下一个大营将领都没有。从长远来说,自己也是要均衡一下四个义子的实力的,比如李定国是重点培养对象,总不能老叫他这么光杆子下去。
所以,这一趟阅兵的时候,叶风也准备就这次北上和西进的军事得失,以及几个军师进来的表现,做一个人事调整。顺便报一个职衔表给朝廷,看看崇祯老子到底对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