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南巡(二)(第3/4 页)
国家政务依然能够正常运转,不会因为皇帝的离开而陷入混乱。
同时,还挑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大臣作为太子的辅臣,悉心教导和协助他处理国事。
待到一切安排就绪,群臣们纷纷领旨离去,各自奔赴岗位忙碌起来。
然而,在众人皆忙之际,唯有嘉靖皇帝独自一人缓缓地朝着教坊司走去。
那里或许有着某种独特的吸引力,亦或是他想要在临行前寻求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
在繁华热闹的教坊司内,悠扬婉转的丝竹之声如潺潺流水般流淌而出,然而这般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却依然无法掩盖住嘉靖皇帝那心头犹如巨石压顶般沉甸甸的思绪。
他龙行虎步地踏入内堂,只见一群技艺精湛的乐伶们正在专注而认真地排练着一首全新的乐曲。
当他们察觉到嘉靖皇帝驾临之时,纷纷迅速停下了手中正在弹奏或吹奏的乐器,并整齐划一地跪地叩首行礼。
嘉靖皇帝面带微笑,轻轻挥动着手掌示意众人免礼起身。
随后,他那锐利深邃的目光开始在人群之中来回穿梭扫视,仿佛在寻觅着什么重要之物一般。
终于,他的视线定格在了距离自己不远之处的一名女子身上。
此女子身姿婀娜、容颜秀美,宛如一朵盛开于万花丛中的娇艳花朵,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原来,这位女子正是掌管整个教坊司事务的司乐——肖瑾儿。
待其他人都恭敬地退下后,偌大的内堂只剩下嘉靖皇帝和肖瑾儿两人相对而立。
嘉靖皇帝微微向前迈出一步,缓声开口对肖瑾儿说道:“肖司乐啊,朕近日有意南巡,不知你是否愿意率领一众乐女随朕一同前往呢?”
肖瑾儿听到这话,原本平静如水的心境瞬间被打破,难以抑制内心汹涌澎湃的激动之情。
她连忙屈膝行礼回应道:“陛下当真决定要南下吗?”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神情肃穆地回答道:“这是千真万确之事。朕此番南巡之行,其一目的乃是亲自前去视察显陵;其二则是想要借此机会祭奠一番朕已逝的父皇。想必你也是知晓的,朕的母后在临终之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与父皇合葬于一处。故而,朕此次出行亦可算作是替她老人家完成这最后一桩未了的心愿罢了。”
肖瑾儿微微垂首,秀眉轻蹙,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少顷,她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嘉靖皇帝,缓声道:“陛下,既然您已然下定决心,那么微臣等自当义无反顾地随您一同前行。”
嘉靖皇帝面带微笑,轻轻地颔首示意,表示对肖瑾儿所言的认同和满意。
他那深邃而睿智的眼眸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色。
紧接着,嘉靖皇帝又开口补充道:“甚好!肖司乐,此次南巡之旅,有你及一众乐女相伴左右,想必不仅能够为朕的行程增添诸多高雅情趣,亦能令朕于忙碌奔波之余,得以偷享些许宁静时光。据朕所知,你对于音律之道可谓造诣颇深,更是常有别出心裁的创新曲目问世。此番出行若是有幸聆听你的全新力作,想来必定可以极大程度地舒缓朕在漫漫旅途中所积累的疲惫与劳顿。”
闻得此言,肖瑾儿那张娇美的面庞之上顿时绽放出一抹温婉可人的笑容,宛如春日里盛开的桃花般娇艳动人。
只见她盈盈下拜,身姿婀娜多姿,向嘉靖皇帝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柔声回应道:“陛下实在是谬赞了,微臣不过略通音律而已,岂敢当此盛誉?然而,能够为陛下排忧解难,实乃微臣等人莫大的荣耀。因此,微臣定会竭尽所能,用心筹备,务必不辜负陛下对微臣的殷切期望。”
……
公元
1539
年,时值阴历二月初一,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这一天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乃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嘉靖皇帝正式册封他年仅两岁的长子朱载壡为太子,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儿子也分别被封为裕王和景王。一时间,宫廷内外喜气洋洋,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一重大事件。
仅仅过了半个月,到了二月十五日,嘉靖皇帝又颁布诏书,任命宣城伯卫錞和遂安伯陈鏸担任留守使,而德高望重的大学士顾鼎臣则被委以同留守使之职,共同辅佐年幼的太子监国。
就在次日,也就是二月十六日,嘉靖皇帝终于踏上了南巡的征程。
此番南巡规模宏大,随行人员众多,可谓浩浩荡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