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第5/10 页)
修持,上上根人不能超越其高妙,下下根人也可以进入其门槛;高超一切禅、教、律诸宗,统摄一切禅、教、律各派;下手容易而成功高超,用力较少而得效迅速,最利于末法时代,直接超出五浊恶世——没有比净土宗持名念佛这一法门更殊胜超绝的了!
诚所谓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若群星之拱北,万水之朝东也。
实在是所谓的:“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如同群星都拱卫着北极星,万条流水都朝着东面流去一样。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真信切愿,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倘再路头不真,涉入邪见,则善因反招恶果。人天福报,亦不可得。阿鼻极苦,长劫难出。
你既然深信念佛。如果没有参学承侍修学净业的善知识。又不广泛阅读净土经论。那么真信切愿,从何处生起?纵然能够执持名号,只因为不求出离,便成为人天因果,享受痴福。因福而造业,仍就沉沦恶道。倘若再有道路认不清,入了邪见,那么善因反而招来恶果。人天福报,也得不了了。阿鼻地狱的极苦,长劫难出。
譬如入海,既无导师,又乏指南。漂流于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所趣。纵能撑篙摇橹,岂能免于沉溺。
譬如入于大海,既没有向导,又没有指南针。漂流在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趣向何处。纵然能够撑篙摇橹,哪能免于沉溺呢?
(光)少乏问学,长无所知。唯于净土一法,颇切向往。感子之诚,今将净土经论之最切要者略开一二,一一标其大意。若能归而求之,则心领神会,自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者,远胜愚之喋喋也。
我幼年没有学习,长大了一无所知。唯独对于净土法门,很迫切向往。感于你的诚心,现在将净土经论中最重要的内容大概地指明一二,一一标出其中大意。你如果能够回归自心而求,则心领神会,自然会有不觉得就手舞足蹈的快乐,远胜过我在这儿唠叨。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谢恩光来山,持阁下书,展读之下,见其慕道心切,而愿力宏大,誓期深入,而不肯得少为足,欣慰无量。至于过赞(不慧),令人惭愧无似耳。
谢恩光来到普陀山,带来你的书信,展读之后,见你慕道之心很迫切,而且愿力宏大,誓期深入,即使这样却并不肯得少为足,非常欣慰。至于你在信中过份地称赞我,真是令人惭愧无比呀!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益友之可亲近,而不专修净业,一心念佛。而欲泛泛然研究诸经奥义典句,似未深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者。宜往华严寺借阅净土十要,及净土圣贤录,息心详阅,自知所趣。
你想要了脱生死大事,年纪已近五十岁了,来日无多。又没有善知识益友可以亲近,却不专修净业,一心念佛。而想要广泛研究佛经的奥义典句,你似乎没有深知净土法门的所以然。应该到华严寺借阅《净土十要》,以及《净土圣贤录》,专心详读,自然知道该趣向何方。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杀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义,即丧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诱。上根则令其全断。中下则令其渐减,而遂至于全断耳。
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杀来吃,如何能下咽?如果知道这个意义,即使丧失身命,也不能吃一切众生肉啊!然而佛陀教化世人,总是有步骤地引导、教化。上根的人就令他们全断肉食。中下根的人就令他们渐渐减少吃肉,而最终全断肉食。
发愿文,文虽宏大。然须真实从心而发,方名为愿。否则心口相违,何名为愿。现世之愿,虽亦无妨。欲生福慧子孙,须从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中求。
你作的发愿文,文词虽然宏大。然而却必须是真实从内心而发,方才名为愿。否则内心与口说相违,如何名为愿呢?现世的愿,虽然没有妨碍。想要生福慧的子孙,必须从大积阴德,广行方便当中去求。
况阁下年当六八,续娶三妻,但止生女。即此可征宿世现生,皆少栽培。今欲转回天心,必须真实改过迁善。如明季袁了凡先生之笃实做去,断未有不蒙感格而满所愿者。且勿谓吾家素寒,不能广积阴德,大行方便。须知身口意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