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页)
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
于绍兴八年得知秦桧派遣王伦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即以“冒渎天威,甘俟斧”的气魄,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声明“义不与桧等共戴天”!
要求宋高宗砍下秦桧、王伦、孙近三贼的头颅,如若不然,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
正因为如此,彻底得罪了秦桧,而他所写的《戌午上高宗封事》也被人称作《斩桧书》,很快就传遍了大宋朝野,就连金国都派人花千金求购胡铨的这份奏疏。
这么说可能还无法表达出胡铨在当时的影响力,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高宗退位后,孝宗登基,金国使臣来到南宋还打探胡铨的近况,以至于曾有人感叹说,秦桧专权十九年,只成就了一个胡邦衡。
这样的人才,秦天德他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从眼前溜掉呢?
想到这里,他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假模假样的又问道:“可是几年前曾写下《戌午上高宗封事》的那个混蛋?”
陈文烛想不到不通文墨的秦天德居然会知道这件事,连忙点头称是。
“那好,哥哥你带小弟去见见那人,看小弟打不死他!”
秦天德说着话就朝门外冲去,陈文烛连忙拼命拦住秦天德的脚步,连声说道:“贤弟使不得,使不得啊。就连相爷也只能将他发配编管,都不敢害了他的性命,你若是把他打出个好歹,那会给相爷带去麻烦的!”
秦天德找到了下坡的台阶,自然停住身形,思考了片刻又说道:“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他写文章骂我叔父本就该死,如今更是在你府中破口大骂,若是就这样算了,岂不是便宜他了?”
陈文烛只求秦天德一不要殴打胡铨,二不要将此事上告秦桧,眼看秦天德停了下来,为了让秦天德消气,赶紧说道:“贤弟,你放心好了,哥哥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你有什么办法?”
“他不是有气力喊叫么?从现在开始一连三天不给他吃喝,饿上他几天,看他还有没有力气辱骂相爷了。”
秦天德立刻摇头:“不行,这算什么,太便宜他了。”
陈文烛又接连说出几种方法,奈何很多狠手段都不能对胡铨施用,结果都被秦天德拒绝了。
“贤弟,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呢?”陈文烛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问秦天德。
他不知道,秦天德一直在等他的这句话,眼珠转了转说道:“你把他让小弟带回淮阴,等到了淮阴小弟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这不行!”陈文烛当即拒绝,“他是被发配此处编管的,不能押往他处,一旦上面追查下来,哥哥我担待不起这罪名啊!”
“那你就能担待得起管教无方,任由犯官辱骂当朝重臣的罪名?”秦天德双眼一瞪,厉声呵斥,然后又来到陈文烛身边小声说道,“这件事情只要哥哥做的隐秘一些,到时候你不说我不说,还有谁会知道?即便到了最后真有那不长眼的说了出去,有我家叔父撑腰,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反正我又不会弄死他。”
陈文烛看着秦天德一脸的狠厉,脸上阴晴不定反复思量,最终应了下来:“就依贤弟之言,不过贤弟切记,切莫将他弄死,还有此事一定要保密,就连秦相爷贤弟也不能说啊。”
你放心我肯定不说,我还怕你会说呢!
说通了陈文烛,秦天德心中大喜:“哥哥放心,小弟不是那种不分轻重之人,今日之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也不会将胡铨辱骂家叔一事转告叔父大人,你放心好了!”
当晚,陈文烛在府中设宴款待秦天德,二人觥筹交错相互吹捧好不开心。秦天德是想到一代名臣胡铨就要被自己弄到身边而开心,而陈文烛则是认为自己跟秦天德拉上了关系而兴奋,总之到了最后两个人都醉了。
日上三竿,坐在自家的马车里,秦天德笑眯眯的看着浑身被绑口中塞着绢布的一个三十岁上下的文士,心里乐开了花。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胡铨被流放了二十三年之久,最后甚至被流放到了如今的海南岛。
现在秦天德不知道胡铨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州,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胡铨碰到了自己,就不会再过着被流放的日子,使其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
“胡铨胡邦衡胡大人是吧,你知道我是谁么?”说着话秦天德拿下了胡铨口中的绢布。
胡铨心中疑惑,今日一早他就被人捆绑起来,然后又堵住嘴塞进了这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