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是《资本主义与自由》。新自由主义大致出现于二战前后,其代表人物是奥伊根、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等人。新自由主义者颂扬自由放任下的资本主义的市场和价格制度,认为它几乎是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的最好机制。虽然如此,他们并不赞成完全不受束缚的“自由放任”。他们主张,国家应该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价格体制发挥最大的功能。对于他们所承认的市场和价格制度的不足之处,他们也赞同国家干预,但应将干预限制在最少程度,并最好通过市场和价格来实现。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弗里德曼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主张:“通过自愿交换新组成的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私有企业交换经济——即我们一向称之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据说这种制度在促进人类的自由上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自由本身是一个目的。其次,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不可缺少的手段”。 ()②
基于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提出的负所得税设想,尼克松提出了改良的方案,并提交国会审议,虽然后来没有获准,但尼克松仍然任命弗里德曼为白宫研究员委员会委员,在工作3年后,弗里德曼于1973年10月提出了辞职,并给尼克松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你给我在这个委员会服务的机会对我是一次极有收获的经历。它重新唤起了我对这个国家青年男女的素质、人品与能力的信心。”但他在*中对于美国实行工资与物价限制的政策仍然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一政策对国家造成的损害,“要比后来导致他辞职的行为更加严重”,从长远考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尽管短期内出于政治需要而大受拥护,“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后果,背离正常的经济运转规律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②1970年…1971年,弗里德曼和尼克松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有过4次会面。弗里德曼在*中写道:“他对经济实情与可选政策了如指掌,没有理由怀疑自己以前对他的智力与知识所做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绝不说粗话,完全不像政敌指责的那样。”1971年6月,尼克松会见弗里德曼时,希服他能够说服阿瑟·伯恩斯同意授意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货币供应的速度加快。弗里德曼表示反对,并说,加快货币供应将导致通货膨胀。尼克松表示同意,但他认为这将首先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弗里德曼反驳说,也许不值得以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来赢得大选。尼克松这样说:“我们担心的是它有可能发生。”但在另一些场合,弗里德曼见到的尼克松却完全是另一个人:快乐随便,嘻嘻哈哈,挥舞着胳膊,热情洋溢,完全不是白宫办公室中那副不苟言笑的知识分子形象。相反,弗里德曼对里根总统的印象却很好,认为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捍卫着自由社会的原则。。 最好的txt下载网
“矮小的经济学巨人”:弗里德曼(6)
1976年10月14日,弗里德曼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在此之前许多人对他和萨缪尔森评价颇高。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获奖感受:“我注意到我个人从获奖中得到了许多好处,但诺奖的整个体系在两个方面弊大于利。第一个方面是,公众普遍认为获得专业奖项的人的观点很重要。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很容易让人们把鲍林当成维生素C专家,把肖克利当成遗传学专家,把沃尔德当成智利问题专家。”有趣的是,在颁奖典礼中,由于他是当时执掌智利经济命脉的经济学家小组的导师和非正式顾问,所以有一个年轻人突然在包厢里站出来,高喊“打倒资本主义,给智利自由”的口号,使会场气氛特别紧张。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年轻人的父亲是瑞典语学校的校长,由于早在几个月前就获得了入场券,因而才有机会做了一次“非凡”的自我表演。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卡特总统决定给1976年所有的诺贝尔奖得主打电话,结果秘书却打给了另一位同名同姓的人。这位仁兄曾是福特总统的发言撰稿人,刚从农业部的职位上退下来。当他得知新总统给他打电话时,非常高兴,以为要时来运转了,结果却空欢喜一场。
在此之后,弗里德曼往返于世界各大城市之间,或是访问或是旅游或是拍片,非常潇洒。先后去过的国家和城市有:以色列、华沙、香港、北京、长春、上海、桂林、广州、新加坡、法国、危地马拉、伦敦、冰岛、墨西哥、希腊、新西兰等。他后来又去了4趟以色列,并希望以色列尽早推行自由市场经济。他在演讲中说:“在我看来,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主要合理之处是它的道德力量,而不是它的超级效率……”可惜的是,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威胁,政府必须发挥巨大的协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