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他乡遇故知(第1/2 页)
杜广明得到这封邀请函,也是巧合。
排了队却没有欣赏到黑匣子的实物,杜广明觉得挺失望的。他没有了转悠的心思,开车去了一家本地相当有名的茶楼,准备好好享受一个下午茶。
店里的生意不算差也算不上好,之所以时不时地到同行店里溜达,杜广明就是想了解流行的风格和大致的销售额。
他的店所在的一条街,风格和价格大同小异,不过仍然有两家店铺生意明显要好上一截。
一家是一个国外品牌的代理商,一家是独立设计师的店。
比较起来,杜广明更偏向于独立设计师的那家店。他也咨询过他雇佣的销售员,让她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两家店的服装,一半选择了国外品牌,一半选择了独立设计师的店。
杜广明有心做出自己的品牌,他去大学的设计专业接触过不少学生。这时候的人普遍都向往国外的品牌,给出来的作品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但是大致思路是一目了然的。
他按照协议支付给这些学生版权费,并没有提出雇佣的建议。
有人心动于杜广明的大方,试探着问,“杜先生,我毕业后是否有荣幸加入您的公司?”
杜广明笑笑,“我会考虑。”
其实不会考虑。他需要的不是人云亦云的模仿者,思路方向可以一致,但是必须融入属于自我的理念。
这些年轻孩子的匠气十足,他们如此狂热地汲取着他们中意的设计物的理念,却忘记给自我和他物之间设立一道明确的界限,时间久了,他们已经被别人的理念完全抓取,丧失了属于自己的思路。
但是杜广明没有指出这一点。他说出来,哪怕是百分之百的善意,也未必能得到善意的感谢。
别说感谢了,他都能想象出被他指出这一点的年轻人们的羞恼和愤怒,“你懂什么?”
“你是学这个的吗?”
“不是的话,你有什么资格评论我的设计?”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他确实没学过设计,不过他懂人性。
那几张设计图他收拾起来,准备下次随同杂志一道寄给江年。
明明江年的年纪比那些大学生还小一点,但是杜广明就是无来由地信任她,并且感觉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江年和他是同一类人。
把车停在茶楼楼下,这个时间人有点多,不过他是一个人,反而很好安排座位,而且在窗边。
茶楼里没有点单,是服务员推着小车来回走动,食客想吃自己就自己拿。
杜广明拿了一笼虾饺一笼米糕,配上清茶,细嚼慢咽。
陆陆续续地,大厅里的桌子都满了座。
服务员把一位食客领过来,“先生,要麻烦你拼个桌。”
看来这位食客也是一人来享用下午茶。
杜广明当然不会扫兴,“请坐。”
那人向他道谢,从推车里取了一笼马来糕,“多谢。”
既然坐在一起,身处在热闹喧嚣的茶楼,谈话的欲望会被引发,何况杜广明是个生意人,习惯了在外社交。
不过那位食客先开了口,“听兄弟的口音,不是本地吧。”
杜广明也听出对方的口音,虽然都是粤语系,但是和这边还是有少许不同,“初来乍到。”
那人说,“我姓蒋,蒋振民。其实我已经见过你。”
杜广明挑眉,“哦?”
蒋振民说,“在露维亚店外排队,我也在那里。慕名而来欣赏黑匣子,结果没见到实物,有点遗憾啊。”
杜广明笑了,“是啊。在杂志上就已经抓人眼球,实物必定更惊艳。可惜已经在某位贵宾的衣帽间里,除非巧合,否则是看不到实物了。”
蒋振民感叹,“每当看到这些人对于奢侈品的追捧和狂热,我就觉得羡慕,羡慕品牌方能够站着把钱挣了。消费者简直是跪着给他们送钱。”
杜广明一拍巴掌,“可不是嘛。不过要培养这种品牌,时间和经典款式缺一不可。露维亚的起飞,实际上是从三十年前起。这个品牌的历史,说起来就是一部传奇小说。”
蒋振民说,“还真别说,国外有知名作家在执笔了,也得到了露维亚的授权和咨询提供。一个字都没写,版权费已经收到手软,足够那位作家下半辈子躺着花了。”
杜广明叹气,“有人轻轻松松赚到盆满钵满,有人累死累活赚个辛苦钱啊。”
他喜欢做生意,在这方面有天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