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可还通么?”李自成在北面,要送信的话,要绕个圈子才行了。
徐以显微笑着点头:“给崇祯老子的不着急,转给南京留守便是了。只是给孙传庭的,可要辛苦三殿下了。三殿下就要去襄阳,可在那边找寻人手送到老孙手里。”
“也好。”叶风听他安排的挺妥当,便点了点头道:“那你且去忙着吧,知会一下朱华奎……嗯,还有小郡主,明日大葬贺逢圣崔文荣等,他们须得到场。对了——”想起李自成那封信来,说曹革左已死,老回回已降,他后世读书的时候是知道的,这老回回并没有与李自成会合,而是称病不去的。如今却是在哪?
听他见问,徐以显面现忧色,点头道:“大王,老回回不是装病,是真的不行了。月前您也晓得的,拓跋鸿基赠他永辅营英武将军,不受。召他去襄阳也不去,想来也是看破了拓跋鸿基的嘴脸。这两天听湘中有传言说老回回恐怕要归天了。如今却是在沣州到彝陵一带。可惜三殿下要去襄阳,这会儿若是大王使人去一趟的话,说不准能有些收获。”
无言叹了一声,可惜现在没人手可派了啊。想起潘独鳌,若是这小子不受伤的话,倒是可以多个人用用,可惜如今大敌当前,武昌又不稳,只好且放一放,着李定国搞定了襄阳的事情之后,再去夷陵走一遭了。路倒是没多远,但这年头,哪里都不稳当啊!
又跟徐以显说了一会子话,便由着他去忙了。这几天这家伙着实是忙的不清,看他那黑眼圈便晓得。
“父王,喜事!喜事!”正遐思间,孙可望一脸喜色的撞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张麻布,正迷惑间,孙可望喊道:“袁时中反了!”
叶风不晓得这袁时中是谁,只好说了一句万全的话道:“哪里来的消息?”
“岳州府有股杆子说要新入伙,带了五六千号人,这消息便是从他那来的,说是给父王的见面礼!”说着,将那麻布承了过来,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几行字:“大西王在上,小的汤志愿入伙……”
接下来的字却是歪七扭八,什么也看不清楚,叶风看了一会,放弃了要认字的想法,摇头问道:“人呢?带我去见他!”娘的,这么一股杆子看来穷得很,连个师爷都请不起,连张纸都找不着……要不是为着你那消息,现在也着实是缺人,鬼才理你呢。
路上,借着孙可望的解说,叶风也总算明白了这袁时中到底是什么人。袁某是河南矿民,崇祯十三四年带杆子入伙李自成,老李南下湖广后,留他镇守河南,但不晓得是怎么回事,也许是分赃不均,也可能是听了曹贺的下场后有点怕怕,受了什么人的蛊惑,便跑去投了孙传庭。受了孙传庭的命令,起事去拉李自成回头,兴许这里面还有什么阴谋之类的,就不得而知了。
可不是好事嘛!这好消息还好过那五六千号人的杆子!兴冲冲的,叶风在正殿见到了那位叫汤志的年轻人,岳州奴变军的头领。
————————
注:1杆子,黑话,一股土匪的意思。
2潘独鳌的伤,史载潘独鳌武昌城破时由于叛徒告密被处死。
3汤志,应为黄州奴变军头领之一,本文有改动。
4周本兵,本兵,即兵部尚书,明代对六部尚书的叫法。周本兵指麻城举人周文江,降张后用为兵部尚书,此时留守黄州。
第二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内
大殿里,一个约莫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的倒算是豪气精干,但很滑稽的套在一袭五品文官袍子里,袍服显然不是他的尺码,宽宽大大的,袖子还卷了起来,活脱脱一个小孩穿大人衣服的感觉。wwW。
叶风一阵风似的进入大殿,见着这个人,顿时心就凉了一半,这么个德性,有出息也不大。但脸上可不露出来,呵呵豪笑着冲上去朝汤志道:“汤头领一路辛苦,一个人来的?”
“还有舍弟……汤……汤斌。”明显有些紧张,捋了捋袖子,又在腰间蹭了蹭手心的汗,挤出笑容来道:“大……大王好。”
“嗯。且歇息一下,喝茶。等他们安排好了,咱们一起吃个午饭,再谈大事!”已经有点不想跟他敷衍了,多少的事情,这么对活宝兄弟,哪里值得自己在这里陪着?看了一眼缩在汤志身后,也是一身官服的汤斌,转头瞪了孙可望一眼。
孙可望尴尬的笑了一下,双手一摊,显然也是如今为着人手的事情发急,权宜之计罢了。
“嗯,如今李自成势大,汤头领看得起张某,来,一起喝一杯——”中午吃饭的时候,叶风心里便下了决断,这兵力问题如今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