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宴,祝贺乃翁的生日。其夫人蒋方良“礼贤下士”亲为大家斟酒敬酒,小蒋兴高采烈,猜拳闹酒打通关,宾主尽欢而散。
每逢寿诞,他都要在专署礼堂布置寿堂,接待各方来的祝寿者,并亲自切寿糕招待客人,同时还赠给全市的百姓每人一张“寿面券”,可到餐馆吃寿面,此时京剧院加演节目,免费看戏;各界群众举行祝寿游行,家家户户悬灯结彩,公园门口和交通要道,均扎上大型牌楼,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还有法外施仁之创举,给在新人学校的罪犯,经教改确有改恶从善表现的,予以赦免释放,或减刑处理,寓意祝福蒋总裁“万寿元疆”。犯人虽然得到恩惠,老百姓却为一个人的寿诞负担沉重,叫苦连天。
政治黄埔军校(1)
赤珠岭,在蒋经国的心中是个忘不掉的地方。这是赣州城郊的一个小镇,它依山傍河,风景秀丽,鲜红浑圆的状如珍珠的砂石,遍布低矮圆形的馒头似的山岭上,这地方因此得名。赤珠岭上大地主赖老怪的巨大旧宅,就成了小蒋培训“太子系”干部的三青团干训班班址。
1939年6月,蒋经国接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时,他还不是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这年夏天,他却奉他老子之命前往重庆,参加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期受训一个月。这是培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党校。这时候他取得了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的资格。结业时,他就被国民党中央委任为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8月并派为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筹备处主任,由“地市级”干部一跃成为“省部级”干部。这显然是老蒋安排儿子跨入党团领导阶层的省级阶梯。
蒋经国认为要把赣南专区管好,执行改革创新,必须有一批信得过的助手,尤其是一群廉洁公正的督察员以确保地方官员落实他的改革方案。可是三青团中央首脑康泽却不识时务,未征求小蒋同意就指定了江西三青团支部的主要干部,妄图使小蒋成为空头主任。这迫使小蒋与他斗法,自己开班培训自己的干部,把康泽安排的人逐步排挤出去。
蒋经国一回到赣州,就着手筹备江西省支团的工作。第一个是地点问题。省支团是全省的领导机构,本应和省政府、省党部在一起,那时,江西的战时省会设在泰和,蒋经国不愿辞掉刚接任的专员而到泰和去办团,因而经重庆国民党中央批准,江西省团部设在赣州,江西省省长熊式辉兼任了江西支团部指导员,还得屈驾到赣州来开会。这样一来,赣州既成为蒋经国政治活动的据点,又成为他掌握全省青年运动的中心。
为了培养青年干部和网罗日后自己的班底,为了控制全省三青团的团务工作,培训一批三青团干部,分派到全省三青团各级组织中去,经他的父亲认可,蒋经国委派江西支团部的彭朝钰、黄谟熙、江海东、沈志方等人积极筹备三民主义青年团干部培训班。小蒋又委托当时在江西于都的中央军校三分校政治部主任兼三青团江西支团筹备处干事胡轨,在军校三分校学生中选送学员。被选送到这个训练班的有王升、徐贵庠(蒋纬国任青年军连长时的连指导员)、许素玉、王蕴(王升的侄儿)、纪宣抚和汪振煌等,一共七十多人,作为蒋经国的第一批学员骨干。
1939年11月初,江西青干班在赣州招生,报考条件要求很严,一般都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者,同等学历则应取得省党部委员两人介绍始能报考。当时,赣州处于战时后方,外地一些大专院校纷纷迁来赣州,沪杭等地许多流亡知识青年蜂拥来赣,报考江西青干班的竟达五百余人,但仅录取了五十余名。12月底,又从赣州各中等以上学校和赣南各县抽调了二十余名干部,插在原有各班学习。
蒋经国自兼班主任,副主任为刘恺钟(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委员)、胡轨(黄埔四期生、中央军校三分校政治部主任、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的书记)。
学员150个人按军训编队,班为大队,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三个班。一、二中队为男学员,中队长为伏国正和彭趋;三中队为女学员,中队长为夏镜秋。
青干班创办时,由蒋经国全权负责,学习课程、训练方式、内务管理皆照搬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一套,只是把“列宁主义”换成“三民主义”,同时掺和一些他在溪口学到的中国传统道义精神。训练班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并把“三青团不是少爷小姐俱乐部,不是官僚政客摔交场”作为办班的指导思想。
蒋经国对青干班寄予很大希望,在开学时,他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目标:一定要把青干班办成“政治的黄埔军校”,要与黄埔媲美。集训期间,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