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估计他是心有所属。特别是她见到林徽因之后,更是看出了她与徐志摩的暧昧关系。于是她决定离开沙士顿到德国去。她与徐志摩谈了自己的想法,竟然很快地得到徐志摩的认可。徐志摩没有听她说去德国的理由,就在三个星期后,送她到了德国。临行前,张幼仪还让徐志摩陪同她与林徽因辞行。
徐志摩从德国回来之后,就去找林徽因。不料,林氏父女已经回国了!房东的守房人问清他就是徐志摩后,就将林徽因留给她的一封信交给他。信中林徽因写道:“我走了,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所有的话走了。”又说:“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进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徐志摩读完信颓然地坐在沙发里,心里一片空白,从此他成了一个“鸡飞蛋打”的单身汉。
身陷囹圄,夫妻离散:谢冰莹与符号
谢冰莹于1906年出生在湖南新化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的一个清末举人家庭,本名谢鸣冈。她母亲传统观念很深,总是让小鸣冈学做女红,不愿意让她读书。可是小鸣冈却天生性格叛逆,为了进学校读书,竟然绝起食来。这样她才在12岁时进入女校读书。
1921年谢冰莹考入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开始对文艺产生兴趣,在长沙的《大公报》副刊发表了散文《刹那的印象》。在学校她接受了新潮思想的影响,寻求女性解放。毕业后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北伐军进入武汉后,军校奉命整编为中央独立师,参加北伐。在行军途中,谢冰莹将自己亲身的经历,以及所思所感,写成《从军日记》。《从军日记》在汉口《中央日报·副刊》连载后,社会反响很好。后来,汪德耀先生将它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引起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注意,他给谢冰莹写信,对她的这部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西征途中,谢冰莹结识了中央独立师特务连的符号。符号是黄埔五期学员,他们同为黄埔校友,彼此印象极好,日久天长,产生恋情。北伐失败后,中央独立师解散,谢冰莹回到家乡湖南,符号留在家乡湖北仙桃。可是,谢冰莹到家后,她母亲就给她操持结婚。谢冰莹的心早已被符号所占据,设法逃出家乡,到湖北与符号结为伴侣。他们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为了生计,他们走上海,闯北平,下天津,找工作糊口,但都没有如愿,只能依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1929年他们的女儿小号兵(符冰)来到这个世界,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更促使符号去找个赖以为生的工作。他经朋友介绍到天津北方书店工作,不料刚踏进书店门,就被特务们逮捕了。原来这个书店是*在天津的一个秘密联络站,被敌人查获,符号被当作*地下联络员,判处五年徒刑。谢冰莹带着女儿去探监时,符号考虑到这五年时间对年轻的谢冰莹来说是很残酷的,对她说:“五年的刑期不短,你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谢冰莹哭着说:“你怎么这样说呢,我带着女儿回家去,和母亲一起生活等你。”于是,从天津探监回来后,谢冰莹带着女儿回到湖北符号的家。符号家里有位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妹妹,生活十分拮据。谢冰莹不愿意给婆母增加负担,就想回老家湖南。可是婆母担心她不再回来,追到火车站,要回了自家的孙女小号兵。谢冰莹失去了女儿,没有心思回家,索性登上东下的轮船,去上海独自谋生。
等到符号刑满五年出狱后,家里只剩下寡母和女儿小号兵。他们相依为命地生活了几年,始终不见谢冰莹的踪影,符号只得再婚另娶。
婚礼上咬破手指写血书:谢冰莹与贾伊箴
谢冰莹在1928年到上海后,依靠微薄的稿酬维持了一段生计。在稍有积蓄之后,就进入上海艺术大学中文系深造。1931年7月,谢冰莹又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求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举行的“追悼东北死难烈士大会”,与日本军警发生冲突。被日方遣送回到上海。
为了谋生她来到福建,在厦门中学教书。在这里,她认识了黄维特,并与之同居。后来他们回到长沙,谢冰莹住在妙高峰青山祠,闭门写作,于1936年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一个女兵的自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