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不富裕的小职员路赛尔先生欣喜地接到###部长邀请他与太太参加晚会的请柬。虚荣的太太马蒂尔德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条名贵的金刚钻项链,在晚会上光彩夺目,出尽了风头。孰料乐极生悲,这条项链在晚会之后丢失了。
夫妇二人如雷轰顶,在遍寻不见之后冷静了下来,“突然一下用英雄的气概打定了主意,那笔骇人听闻的债是必须偿还的!”他们举债三万四千金法郎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朋友伏来士洁太太,又用10年的工夫节衣缩食偿还了这笔债务。
10年之后,偶然遇到当年的朋友,尝尽了穷人困窘生活的马蒂尔德已经青春不再,光彩全失,以致朋友一时竟认不出她了。当她把这些年困窘的缘由全盘向朋友端出之后,伏来士洁太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莫泊桑小说的结尾,这也是几十年我竟然没有忘记的一句话:
“唉。可怜的马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
我想语文老师也好,莫泊桑本人也好,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是:为人不要虚荣,虚荣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是惨痛的代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篇小说所以给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却是人们之间的诚信,是“诚信无价”!
试想,项链确实丢了,马蒂尔德花五百金法郎买一条“一模一样”的假货还回去,伏来士洁也决不会发现。就没有了这小职员一家10年的困窘。
再试想,10年过去了,伏来士洁完全可以置之一笑,对朋友劝慰一番,然后匆忙跑回家中,关上房门,取出项链,紧抱着这三万四千金法郎的珍宝兴高采烈。就像我们社会上最近一再出现的有人用一张存额不大的银联卡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贪婪地取出巨款一样。
诚信无价(3)
然而,没有!金刚钻的项链再贵,即使是“无价”,也究竟是有价的;而人性,人性之中的“诚信”,却比天价的项链贵重得多!
亲爱的朋友,在写作《诚信无价》的初始,我是满怀信心的,因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我想鞭挞那些见利忘义的奸商,我想扫荡那些充斥于市的假冒伪劣产品,我想痛斥那些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的言行。然而,这些语言、这些文字太多太多了,已经司空见惯,还用得着我去说吗?
我想如前面章节那样,把我接触的、了解的一些企业之中关于“诚信”的案例选择出来,娓娓道来,给读者一些启示。但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许多相关的书中都有介绍,又恐人云亦云抑或画蛇添足了。
我也想开列个企业诚信的一二三四,来供企业家参考。但我的这本小书绝不是教科书,而且重要的是,“诚信”在企业之中无处不在,所列的条条再多,也会是“挂一漏万”的。
倒不如把我几年前呕心沥血策划的《诚信山东宣言》,向读者们作一个汇报,也许对我们建设企业的诚信,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山东来人,邀我担任主编,编一本关于“诚信”的干部读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夜不能寐。我并非山东人氏,但出生于山东的近邻,不知为什么,脑子里总是把“诚信”和“山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诚信”作为道德和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当然不允许任何一个行业和地区申报专利和商标归为己有。但是,细细想来,“诚信”却实实在在是山东的特产:
首先,山东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故乡,又是亚圣孟子的故乡,孔孟被世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主体是“为政以德”,将“诚信”作为立国的根本,作为施政的贤人作风,认为这些比“足兵”、“足食”更为重要。在一部《论语》之中,“信”字便出现了38次。
“吾日三省吾身”,主张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达到诚信的理想人格境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教导都已世世代代铭刻于一切正直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扉之上。山东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对源远流长的孔孟之道中的“诚信”思想精华,领会之深、熏陶之浓远非他国、他乡可比。
其次,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中,都突出地显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忠诚”和“信任”的品格:妇孺皆知的沂蒙精神,红嫂的故事,淮海战役的小车队;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彪炳千秋的先烈和劳模:王尽美、邓恩铭、焦裕禄、孔繁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