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唯有“常无欲”的圣者,才“格”到究竟了义的本来面目。
《密严经》云:“一切境界,随妄识转,如铁动移,逐于磁石”;“三界之中,动不动法,同于梦境,迷心所现,亦如幻事乾闼婆城,但诳愚夫”;“内外一切物,所见唯自心。众生心二性,能取及所取,心体有二门,即心见众物。凡夫性迷惑,于自不能了,所见众境界,皆是自所为”;“一切世间皆无有相。……心境不实。真实之法,是智境界,远离众相,非心所行”;“一切诸境界,起种种分别,不知唯自心”;“无心亦无境,量及所量事。但依于一心,如是而分别。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计。若了所知无,能知即非有。心为法自性,及人之所浊”;“最上修行者,地地而进修,了知一切法,皆以心为性”;“法身无有尽,是佛之境界,究竟如虚空”。《占察经》云:“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具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能明悟佛陀等圣者所证悟的这些内容,才算“格物”究竟,自然非极性自性的妙明智慧就会流露(格物而后知至)。
内“格物”是清除自心的物欲私念,从极性心态的破除入手,达心灵净化,人格完善后而开显智慧(知至)。其实内外“格物”本为一体,无二无别,殊途同归,只是操作的入手不同而已!自性的智光流露,必然“守中”、“执中”,不离非极性“中道”(意诚);故心态平衡,不偏不倚,从容中“道”,“惟道是从”(心正);“心正”必然端庄正直,慈悲奉献,六度万行(身修);家庭成员个个若此,必然“家齐”。唐代的庞蕴一家人可为“家齐”的典范。家家智慧祥和,一国必臻大治,国国大治,天下定然太平,大而观之,必是极乐净土,密严佛国。
儒释道大圣及人类远古大智慧的证悟表述虽不同,但“归元性无二”,对实相本体的所证是相同的,世界的本源是同一的,达此本源状态的目标是共同的,正如《性命圭旨》所云:“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可见三家“尚中”的“守中”之心法最具同一性。
讲到这儿,我们不由的敬佩古圣的大智慧。在认识宇宙本源的问题上,首推老子和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绩,他们不但认识了道或一真法界,而且给人们提出了修证、证悟的方式和方法,数千年来人类的精英们一代代地体证,传播着他们的智慧,接续着他们的慧命,成 为人类文明的灯塔。
■第 六 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啥叫“谷神”呢?你看,站在山顶上看这个山谷里面,空的还是实的?空的!山实谷虚。“神”是什么?不是神仙的神,不是神鬼的神,“神”就是“妙明”。“谷”是什么?“谷”就是空虚无相的意思,表示本体存在的状态。实相无相,“常住妙明”,常住就叫“不死”。“谷”是实相无相的状态;“神”是状态的属性,就是妙明。无相不是死寂,不是断灭,它是常住(不死)状态本有的属性,如灯之光,故佛陀称为妙明。妙明就是神,妙不可言,故谓之“神”。所以,“谷”就表示实相无相的清净本然;“神”就表示大道具足圆满的“常住妙明”,“不死”就是“无量寿”,就是恒常不变嘛!大道本体是清虚本然、灵光妙明、不生不灭的,当然常住嘛!是不是常住?“不死”就是常住。
老子的“谷神不死”四个字,真是大智慧的写照,不到那个层次,是认识不了的。“谷”者实相无相,清净本然;“神”者“无知”之智的灵光妙明,是本有的般若智慧;“不死”者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你说老子的智慧有多深啊!就这“谷神不死”四个字,你领悟了,你就进入老子的心法了,也就契入了佛陀讲的涅槃妙心了。惠能证悟的五个“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老子只用“谷神不死”四个字就完整表达了。去年北大的一个大学生打电话就问这一章的内容,打了好几次电话,我给他讲,他说不完全理解,为什么?不懂佛陀的大智慧,当然也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