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GDP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哪些特点?其基本走向如何?引起这些变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大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考察一个产业发展趋势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从产业生命周期分析;二是从产业属性分析。从产业周期看,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四个阶段,不仅不同阶段在增长速度、组织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产业前景和发展潜力;从产业属性看,主要是看该产业是否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强的关联度和高创新率,如果属于“三高”产业,那就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否则,即使是一个新兴产业也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从发展周期来说,目前尚处在成长阶段;从产业属性分析,又属于“三高”产业。基于这两点判断,在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将会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性和区域性影响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总趋势支配下,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在增长速度、组织演变、技术进步、区域布局等方面将呈现如下六大趋势。
趋势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平稳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告业、电视业等都呈现了高速发展。但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增速趋缓,出现了一个平稳发展阶段。由于2004年以前缺乏具体统计数据,从2004、2005年的情况看,专家估计,2004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约为10%,2005年的年增长率也大概为10%。2004年我国GDP的增速为,2005年为,因此,可以判断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增速要略高于当年GDP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我国文化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速度。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要明显高于GDP的平均增速。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美国在过去的24年里(1977~2001),版权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的平均增速也是GDP同期年均增长率的两倍。我国文化产业增长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需求方面来说,类似于20世纪*十年代那种需求集中释放的效应已经不复存在;从供给方面来说,由于体制原因、企业自身原因,我国文化产业供给能力的进一步增长受到了制约,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
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2)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期、调整期。那么在“十一五”期间和今后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就会突破平台,结束调整,呈加速发展态势。
首先,从文化产品总需求角度分析:
国内需求方面:未来十年,我国国民经济还会继续保持以年均8%到9%左右的速度增长,这种宏观背景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 703美元,到“十一五”末这一数字将超过2 400美元,其中发达地区将达到6 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5 000美元。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我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下降。国际经验显示,在这一阶段,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国际需求方面: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国际市场对我国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出口将大幅度增加。文化贸易在未来十年有可能扭转目前的巨额逆差,实现大致平衡。
文化产业是“最终需求依赖型产业”(相对于中间需求依赖型产业),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相对于需求收入弹性小的产品),在人们收入达到一定层次以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会以比收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就为我国文化产业快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