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呀。
而我不是卫子夫,没有那种相依为命,蓦然离别的感觉,对不起了。
离开公主府,意味着我另一段经历的开始,有一些茫然,当然对于诡变莫测的前途更多的是兴奋与期待,充满着狼性的斗志。
“公主,再见了。”
我轻轻掩上房门。
您的奴婢卫子夫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小姐!小姐!你没事吧?”
刚走出平阳公主府,暗巷里就杀出一大队人马来。一看是黑风山的众匪。
巧巧、可儿一左一右奔上来,一个挎住我胳膊,一个把眼泪鼻涕都往我身上抹,哭天抢地的。老天啊!这件衣服是俺的新官服呀!!!
“够了够啦,我又没死,哭什么?”
“小姐!我们都好担心你!你再不出来我们就真的要冲进来找你了!”
“师祖。”邓儒一开口,吓了我一跳。他一直就这样神出鬼没地跟在我后面,还从平阳公主府一直跟出来的。
一夜不见,邓儒怎么胡子也冒上来了?还在头上戴了块海盗头巾?
“小姐,我们讨论了好久,才让邓大哥扮成送猪肉的混进公主府呢。知道您没事,我们才放心了!”
卖猪肉的有戴海盗头巾的吗?汗!
“烈大人。您若是有事,下官便告辞先行回去复旨了。”司马迁道。
“我随大人一同前往吧。”
每位受封的官员都是要进宫谢恩的,然后才能正式走马上任。我怕一个人去会迷路,不如跟着司马迁,也好借机联络联络感情~~~~嘿嘿!说不定他会看在有点交情的份上把我也写进史记哦?
那可就大大地光宗耀祖了呀!
“司马大人,请吧。”
“烈大人请。”
第二十三章 平步青云(3)
二人分别上了轓车。前往未央宫。
这个年代的神棍们表现都十分踊跃,据说被授什么五利、地广或别的什么杂牌将军衔亦比比皆是,神棍组织头目可不好当呀,爬上去容易跌下来只会死得更惨。不要说统治他们,就是把他们纠集在一起也是很难的。不明白刘彻为什么突然又想起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形成初具规模的组织,并派我去当这个“小组长”呢?
车轮辘辘,行过长安,至未央宫外,入安门。便要下车步行。
一路上司马迁向我简要讲了刘彻最初延揽方士的政治性原因。
汉初,中央政府机构的用人政策主要靠军功、荫任、赀选三种途径,游士基本无法挤入中央政权,他们只能从郡国诸侯那儿寻求出路。如枚乘、邹阳、严忌等人先事吴王,后奉梁王刘武为主。诸王有的出于个人信仰,有的出于政治目的也纷纷延揽游士。游士中包含了许多方士,较之一般游士他们的破坏性更强,也更得其主宠幸。方士与权欲日盛的诸侯结合,大大增强了地方诸侯的实力和野心,这已成为自文、景帝以来便存在的心腹之患。(小白PS:比如衡山王身边的方士——“日夜纵臾王谋反事”。衡山王“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淮南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淮南王最终也在公元前122年谋反被揭发,后自杀。)
因此,由于其影响力和破坏性的强大,方士逐渐成为天子与诸侯争夺的对象。比如李少君,原为深泽侯门客,他曾遍游诸侯,最后被汉武帝所纳。如今已死了,据说是“尸解成仙”了?
当然具体事实有待考核。
所以目前受宠的方士是少翁与奕大。少翁,齐人。善幻术,曾使汉武帝看见死去的王夫人,因而受宠信。他又劝刘彻在宫室画天、地、太一诸神,置祭具以致天神。后来又劝帝建“建章宫”,是个颇具影响力的神棍。奕大原为胶东王门客,为其主方药。自称为少翁之师弟。常往来海中,见到过仙人安期和羡门。胶东王因参加七国叛乱而被诛,奕大又投奔到康王门下,后经人举荐被武帝招纳。
象这样延揽原本属于地方诸侯的方士,起先也是出于一种加强中央政权的用意。
然帝王者,有谁不希望千秋万岁?因此方士的地位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影响并左右君王的言行。这也是当初提出并主张“郊礼者,人所最甚重也”的董仲舒所没有料到的。
董主张重“礼”法,祭祀,希望以天命为由进一步确立统治者的地位。这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没完全按照董的设想进行,这一时期的郊祀仪式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