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甚至必须设法破坏大炮,而且随时要闪避骑兵的践踏。他们通常在距离敌人不到三百步的地方一起射击,当炮兵的大炮连续发射数次后,战场就会烟雾弥漫,到处充满火药粉的呛鼻烟味,令人呼吸困难,甚至看不清前方。有时候战争的胜败,便只因士兵自己迷失或找不到敌人的位置。发生于一七六○年八月当天清晨破晓前的这场战争,便是充满人的尖叫声、枪炮的咆哮声、铿铿锵锵的剑击声,以及马匹巨大躯体倒地声的场面。。 最好的txt下载网
腓特烈大帝(3)
当时带领奥地利陆军和腓特烈对抗的,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劳顿(Gideon Ernst von Laudon)将军,其余的军队,则由道恩伯爵(Leopold von Daun)率领,在约两里半以外准备增援。其中道恩伯爵曾在一七五七年六月十八日于科林(Kolin,位于波希米亚,即现在的捷克斯洛伐克)战役中打败当时正势如破竹的腓特烈,使普鲁士受创甚重。科林之败让腓特烈为之垂泪,他被迫撤退到萨克森(Saxony)选侯国。而劳顿于一七五九年八月十二日在库纳斯多夫(Kunersdorf)和俄罗斯联合,使战争情势剧转,原已在胜利边缘的普鲁士军队几乎半数遭到奥地利和俄罗斯军屠灭。
两名将领都曾让腓特烈吃过亏,不可小觑。现在腓特烈带领麾下弟兄投入这场激烈的战争,不惜用尽所有的力量。在当年的科林战役(Battle of Kolin)中,他几乎是以个人力量对抗奥军,因为当时他的步兵已经累得动弹不得。这一次,虽然他胯下的马匹倒下,他的制服在激战中破成碎片,普鲁士军队也损失惨重,但是当战争结束时,奥地利军队总共有六千名战死或重伤,四千名被俘。普鲁士则于一万六千名参战士兵中,只损失了三千四百名。在战前,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利萨曾指示道恩“不要加入任何没有希望的战斗”。当后者听到劳顿受重挫的消息时,即放弃救援的打算,因而使得普鲁士大获全胜。
到了中午,腓特烈才带着疲惫不堪的士兵,在炎夏的艳阳下离开了战场。大家都步行,连生病中的国王腓特烈也不例外,因为如此才有足够的马匹让伤兵骑坐。当士兵看到汗流浃背的国王也步履蹒跚地跟他们一起走在干燥炙热的八月天时,都深受感动,他们再一次了解到,他是个可以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的君王,他们更知道他前一天晚上不寻常的决定救了他们。要是腓特烈不愿倾听那位逃兵的话,奥地利军队的诡计可能早已将他们全数歼灭。
腓特烈的愿意倾听,只是其渴望获得讯息的例子之一,不管讯息的来源如何,他几乎是来者不拒。腓特烈并非是个脑筋里只有战术和纪律的顽固军事家,事实上,他是一位具有敏锐智慧的君王。七年前,他和法国的伟大思想家及作家伏尔泰(Voltaire)曾经是亲密的好朋友。住在家里的时候,即使他很不喜欢早起,但仍每天清晨四点就起来读书。在战争期间,即使被遗传性的胃穿孔折磨得痛苦不堪,他仍不忘抽空研究地方情况,详细钻研地图,甚至亲自步行到乡间观察地形及食物和饮水来源,探访当地居民的情况和意见。他花了很多心血记住手下士兵的名字,且经常和他们聊天开玩笑。
这一切,使他在战争中掌握了极有力的筹码。对地形了解,让他避开各种地形陷阱(如会将人吞噬于无形的泥沼),更可以战术性地利用地形的特点(如河川湍急的水流可有效阻碍敌人前进)。而他的士兵们都了解:他对他们关心备至,愿意和他们共同承受苦难,因此在战争中也必以忠诚相报。
关于腓特烈究竟从何时被尊称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 ,历史学家各有不同的看法。根据考查,可能是在一七四五年十二月,克塞尔斯多夫战役(Battle of Kesselsdorf)中,普鲁士的掷弹卫队大败萨克森选侯国军队之后不久;也可能是在绵延数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于一七四八年结束之后,当时腓特烈年仅三十六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腓特烈大帝(4)
任何一个看到腓特烈的人,都会认为他喜欢统率军队和治理国家。但事实上,他更喜欢静态的活动,如谈话、园艺、音乐和诗歌,只因他出身帝王之家,才被迫坐上这权力之位;在他年轻时,曾极力反抗过,但最后他终于了解,生为王位继承人,就有责任治理保卫国家。
或许有些人认为腓特烈在里格尼茨之役的胜利纯粹是运气,因为凑巧有个敌方的逃兵闯入了他的帐篷。然而,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