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道林子与小红嘴、179 高地,占领了瞰制全
城的制高点,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精心准备,3 月12日凌晨,围城部队对四平发起总攻。
这一天,雪后初晴,四平大地银装素裹。6 时,开始炮火试射。与此同时,攻
城部队人人披上白色伪装服,按预定计划迅速而隐蔽地进入出发阵地,静静地等待
激战时刻的到来。
7 时40分,在三道林子指挥所里,李天佑司令看了看表,果断地下达了攻击命
令。几乎在同一时刻,所有大炮齐声怒吼,无数炮弹像急风暴雨般倾泻在国民党守
军前沿阵地上。仅7 分钟炮火急袭,就将守军阵地的地堡群大部摧毁。
接着,一炮火向纵深延伸射击,突击部队立即发起了冲锋。
经过一天激战消灭守军大部。13日拂晓,经过重新组织和准备,在炮火掩护下,
对最后一股残敌发起猛攻,战斗至7 时,将守军全歼。
战斗仅仅进行了23个小时,解放军就收复了四平。
由于解放军部署周密,在围攻四平期间,沈阳、长春国民党军始终未敢出援。
随后,解放军收复吉林。
至此,从2 月上旬开始的冬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胜利结束,共歼东北国民党军
近10万人。
尽管蒋介石在东北三易主帅,卫立煌接任后曾声称要死守东北,却无法挽救他
们被歼的命运。历时三个月的冬季攻势胜利结束了,我军在东北广大民群众的全力
支援下,野战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共歼灭国民党军1 个军部、8 个整师,共计
15石万余人,另有1 个整师起义。此次战役,收复18座城市,解放了人口618 万、
土地10。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切断了北宁、中长铁路,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长春、
沈阳、锦州3 个孤立地区,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作战的任务。3 月15日,中共中央
致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祝贺收复四平大捷及冬季攻势取得的伟大胜利。
冬季战役中,东北国民党军损失惨重。陈诚在东北脸面丢尽,他在请求辞职时
痛心地承认:“我来东北5 个月,没有任何作为,损兵10万,师以上指挥官被俘30,
失城18,人口500 余万”
其实,陈诚的检讨还是保守的,东北解放军两次攻势,一共使东北国民党军损
失近20万人。
到了1948年春夏。蒋介石在东北的形势已是发发可危。他的50余万部队被东北
解放军分割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几个互不连接的孤立据点内,控制东北的总面
积只有3 %,并且士气低落,补给困难。长春、沈阳两座大城市基本靠空投物资提
供补给,情形十分严重。而东北解放军却越来越壮大,加上地方部队总兵力达到70
余万,兵力占优势,装备也比较好,于是,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1948年秋天,
毛泽东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发起辽沈战役,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打开了震
撼世界历史的战略大决战的帷幕。
第十一章 回师中原
45.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进逼蒋介石,从黄河逼到长江。国民党军在一个月追踪刘邓的作战中,在商丘、郑州、徐州之间疲于奔命,不仅损兵折将,一而且让刘邓跳出围追堵截留,跃进大别山。蒋介石对此咬牙切齿。
在三支大军南下之初,蒋介石错误地估计解放军是“立足不定,被迫流窜”,并在军官会议上自作聪明地分析了刘邓大军“流窜”的原因。
及至南征大军完成战略展开,并严重威胁其战略要地时,他才意识到毛泽东的真正意图。国民党惊呼:刘邓“窜抵大别山,企图于大别山区建立根据地,与陈毅、陈赓两匪部互相呼应为祸中原,并希图破坏我津浦、陇海及平汉南段交通,阻断长江航运,复可渡长江,蹂躏江南各省,东向威胁首都,西向威胁武汉,该匪不灭,后患无穷”。
蒋介石不认为自己判断失误,把刘邓的南进看成是“J 匕渡不成而南窜”,而当顾祝同调兵在沙河一线堵截时,他又越级指挥,令其返回原地,致使围堵落空。而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