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度田风云 3(第1/2 页)
郭靖听闻,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郭靖虽不才,但也知晓其中利害。只是新政推行,难免触动世家利益,恐有波折。”
杨康微微点头:“朕明白其中艰难,正因如此,才需要大哥这样的忠义之士前往。大哥只需秉持公正,晓以大义,若陆家仍冥顽不灵,再按国法处置不迟。”
郭靖拱手郑重说道:“陛下放心,郭靖定不负所托,定当竭尽全力,让新政在江南顺利推行。”
郭靖也有离开大都意思,在大都郭靖感觉诸事不顺,金国的贵族都隐隐有排斥郭靖的意思。郭靖这次南征监督太严,断了很多金国贵族财路。
杨康欣慰地笑了笑:“好,郭大哥,你明日便启程,朕静候大哥的佳音。”
一路上,陆冠英反复思量着与陆家的对话策略,深知此行责任重大。
与此同时,在太湖陆家,家主陆鸿儒也收到了贾似道即将前来度田的消息,正与族中长辈们商议对策。
气氛凝重压抑,众人皆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听闻贾似道手段狠辣,此次前来,怕是来者不善。”一位族老皱着眉头说道。
陆鸿儒微微颔首,神色忧虑:“我等虽世代经营,可面对朝廷政令,也不敢公然违抗。只是这度田令,一旦实施,我陆家产业必定受损严重。”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下人匆匆来报:“家主,陆冠英将军求见!”
陆鸿儒和族老们闻言,皆是一怔,面面相觑。短暂的沉默后,陆鸿儒摆了摆手,示意下人将陆冠英请进来。
不多时,陆冠英阔步走进大厅,拱手向众人行礼:“晚辈陆冠英,见过诸位长辈。”
陆鸿儒微微欠身还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冠英贤侄,许久不见,听闻你如今在朝中任职,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陆冠英直起身,神色诚恳:“伯父,实不相瞒,晚辈此番前来,是为了贾大人即将到来的度田一事。”
此言一出,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族老们纷纷露出不满之色。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冷哼一声:“哼,这度田令本就是冲着我们这些世家来的,他贾似道不过是皇帝的鹰犬罢了!陆将军这是要来做说客不成?将军请回吧!”
另外一个族老人也说道:“陆侯爷这是要把我们出卖给金国皇帝,好给自己换一个顶子吗?我劝你打消这个念头,汉金不两立,胡奴无百年国运。”
陆冠英面色一凛,不卑不亢地说道:“诸位长辈,先莫要动怒,听晚辈把话说完。”他目光扫过众人,神色诚恳。
“我陆冠英虽在朝中任职,却也从未忘记自己是陆家子孙,更不会做出出卖家族之事。此番前来,实是为陆家着想。”
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依旧满脸怒容,不屑道。
“为我们着想?度田令一下,我陆家田产锐减,收益大减,这就是你说的着想?”
陆冠英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长辈,如今时代已然不同,金国吞并宋、大理,天下一统。
陛下推行新政,虽会触动世家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实则是为了天下百姓。
如今百姓苦于土地不均,丰收之年仍有饥寒之苦。
度田令推行后,能让更多的土地得到合理分配,让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食,如此方能天下太平。”
这时,另一位出言指责的族老冷笑一声:“说得好听,你不过是被那金国皇帝洗脑,才来为他卖命。汉金不两立,我们怎能轻易配合胡人的政令?”
陆冠英神色愈发恳切,朗声道:“这位长辈,您误会了。陛下虽出身女真,却重汉学,深知华夏文化博大精深。
陛下推行女真汉化,倡导女真人和汉人平等,就是希望消除民族间的隔阂,让大家同为华夏子民,共铸太平盛世。”
那族老却依旧满脸不屑,啐道:“哼,说得轻巧,不过是些笼络人心的手段罢了,谁能信他?”
陆冠英不慌不忙,继续说道:“朝廷愿意出售最新纺纱机器和织布机器给合作家族,协助大家建立工坊,还实行五年免税政策。这是实实在在的扶持,是为家族开辟新的生财之道。”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了几分,族老们面面相觑,眼中露出一丝动摇。毕竟,这对家族产业的转型发展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
江北的棉布还有一种称之为化纤的布,这几年在江南也深受百姓喜欢,尤其是化纤布,耐磨的耐洗的特性深受百姓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