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就此归顺赵国。况且自己的家人皆死于昏君奸相之手,这样刻薄寡恩、忘恩负义的中山国,还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恋的。
想到此处,季辛手中的长剑霍然扔下,闭目长叹道;“罢了,如今昏君临朝,奸相当道,是天要亡我中山国,非战之过。只希望主父能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善待我满城子民,善待我白狄族人,若非如此,我季辛就算化为厉鬼,也绝不会放过你赵信的!”
赵信深吸一口气,深深一躬声,长声道;“季将军请放心,我赵信若有愧于诸位,他日必遭五雷轰顶、乱箭穿心。”
“诸位请将后续事务托付于我,我自会与主父谈妥。”
PS:一点心里话:不知不觉都写了这么多章了,呵呵,原本还担心战国的历史太过生冷,而且又不是热门的穿越小说,会不被大家待见,现在看来还不算太差。其实江南本身是个战国迷,赵国迷,或者说赵武灵王控。
大家不难从书中看出我对赵武灵王的仰慕之情~他和项羽一样,是个悲情英雄,所以我会尽量尊重历史,将真实的赵武灵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类战国风云人物还原在书中。当然,既然是架空历史小说,历史的主线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我要做的就是融入历史,架空历史,写一部有些相似,又大相庭径的战国史。
最后厚颜再求点收藏,红票,点击~~
第五十九章 浑水摸鱼(十三)
城外数里外尘土飞扬,赵国大军正在热火朝天的扎营立寨。城门一里处,数千名赵国精骑在石虎的率领下正上马持弓警戒,防止中山军突然冲出偷袭。
事实上主父的小心谨慎完全是多余的,石邑城小兵寡,兵不过万余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临时招募的新卒。守城尚可一用,若是带出城外与赵国骑兵交战,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要知道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力和攻击力,一支缺乏重装的步兵在野外与骑兵对战,那只会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轻步兵薄弱的甲胄根本无法阻挡骑兵的利箭,而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完全可以消去步兵孱弱的反击。
真正能与赵国精骑一战的步卒,想来也只有秦国那拥有更远程杀伤力弩兵相辅的虎狼之师,以及魏国那闻名遐迩的“武卒”重步兵军团,齐国技高胆大的技击之士。
才不到短短半日的时间,石邑城内以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城外的赵军却浑然不知。
此刻赵雍正在一众将军们的簇拥下骑马绕石邑一圈,探查四周的地形。
这是赵雍的习惯,每逢作战,他必然亲自巡视地形,做到了然于胸中,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石邑的攻取战自然也不例外。
赵雍高居马上,立于城外高地。迎面而来的阳光有些刺眼,眯着眼望着不远处的石邑,许久才缓缓说道;“章儿的步卒什么时候可以赶到?”
韩胜微微欠身,回答道;“我已经和大公子言明,让他尽快赶到石邑,只是因为河间的步卒尚未赶到,攻城器械的搬运也十分缓慢,所以才有所延迟。大公子来信说最多七日,他将带一批五万人先行赶到。”
韩胜是主父身边统领羽林禁卫的郎中令,书信诏书的来往自然由他负责。
“七日。”赵雍低头沉吟片刻,抬头断然道;“派人告诉章儿,三天,我只给他三天的时间,让他能带多少人来就带多少人来,只要快。”
“诺。”韩胜躬身领命,“我这就去令御史草拟诏令。”
说完转身掉马抽鞭离去,倒也雷厉风行,像足了主父行事风格。事实上这些由主父亲手提拔上来的将军们,一个个都耳濡目染,也随着主父的风格行事。
身后的赵希催马上前,勒马与主父并肩,道;“主父,如今中山已在您的掌握之中,为何还要如此心急?三天的时间,公子即便能带人赶到,器械也必然不足。”
赵希素来与赵章交好,又是宗室子弟,故而出言替赵章说话。
赵雍面色却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道;“兵贵神速,我们需尽快拿下中山,以免其他几国借题发挥。虽说齐国已经默许我们吞并中山,但想来齐王是不会介意暗地里给我们多增加些麻烦的。还有魏王那个老家伙,他可不是个息事宁人的主,秦太后想来也不介意让我赵国深陷中山,无力插足他们秦国的事物。”
“战事一旦拖久,中原很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变故。所以我们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吞下中山,造成既成事实,让列国无话可说。”
“主父高见,末将自叹不如。”赵希一拱手,心悦诚服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