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法之谓也(第2/3 页)
三个人刚刚好。
袁让为两人斟满茶水,歉意道:“我喜好喝酒,随身不带茶叶,沙齿国里卖的又都进口于西方,贵得离谱,所以千挑万选之下只能以这般下品为师父送行,可莫见怪。”
一秀端起茶盏,况慈有样学样,赶紧端起来,就听一秀道:“满盏碧绿,如松竹擎天,名捕待人高风亮节,情谊早就在这茶水里满出来了,话不多说,我先干为敬!”
一口饮尽,况慈赶紧也喝掉,砸吧了下嘴,苦了吧唧的,没啥滋味。
名捕为二人满上,眼睛都笑出了皱纹,看得出来遇见一秀让他心情很不错,“师父此行路过长安,可去大名府看看。”
“一定。”念及一事,一秀问询道,“关于前夜的荒城,袁先生有何看法?”
袁让双眸明亮,拍拍腿,赞赏道:“年轻人们英勇当先,舍生伏魔,乃真豪杰!”
“我说的是狄鹰。”
袁让迟疑少许,摇头道:“实话实说,关于狄鹰此举,我这个做师父的其实也没看懂,不过总归是好事,心里没了那些乱八七糟的东西,只剩一胸浩然正气,才是真真正正的一个人,你看他使出来的大樊笼,岂不与我的手笔有几分相似啦?”
一秀点点头,“各人自有缘法,一切因存在而痛苦,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曾问佛,如何能离于爱,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归根究底,是要无我无相,无欲无求,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不动,心不变,万物不变。袁先生,要记得,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袁让细细咀嚼这番佛理,静默无话,一秀眉眼和煦地看着,等他眼神复归明亮时,便知道这位霸道名捕一定想通了其中关窍,拍拍腿,有些释怀了。
喝过一口茶,视线转向况慈,袁让笑道:“况慈,你这位师父可了不得,随他好生学习,一定受益匪浅。”
况慈撇撇嘴,没好意思提一秀三天两头玩失踪的事,这和尚反倒先提起来了:“袁先生,这小子整天说我不教他东西,此番离别,你不如教他些,也让他见见世面。”
“哦?”袁让来了兴趣,细细打量况慈,沉吟道,“善为人师,最重因材施教,我看况慈侠义之心不缺,独独少了些温和,况慈,我与揽星楼李飞鱼有过几面之缘,他此人温和谦恭,与之相交,使人如沐春风,不求你走他的路数,但行走江湖与人为善是最前提的根本,这样,我且送你一样东西,或许对你有所助益。”
袁让抬手在虚空一划,淡淡雷电萦绕在小小茶几之上,顿时惊呆了况慈,再看那小小雷电之中,缓缓现出一把尺子来,厚重古朴,苍茫深远。
袁让剥离下尺身法道,凝聚成一块不大的黑布,递给况慈,道:“睡觉前就用黑布蒙上眼睛,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去感知天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空泛,我简单跟你说,你想想看,我是一位捕快,平时断案一定是要用眼睛去看的,可是眼睛看到的莫非就一定是真相吗?那个人衣衫褴褛,穷苦锒铛,看着就十分可怜,另一个肚子肥大,眼含凶光,一看就是欺负人惯了的,一目了然的案情嘛,判那个胖的入狱,判那个穷苦的无罪释放,多简单!
可是,也许那个胖的才是真正受了欺负的,穷苦的那个没准还是个江洋大盗呢,一切可不能只靠眼睛看,要闭上眼,再闭上眼,用你的耳朵听,用你的鼻子闻,用你的舌头尝,用你的心去判断,咱们都是凡夫俗子,做不了通透无暇的圣人,可哪怕能做一件好事,就很对得起自己了。”
况慈听不明白这全部话语,可其中的道理却是听明白了,点点头,眼中第一次有了神采,一秀感知到他的变化,拍拍他的肩头,“还没为你介绍呢,这位袁先生单名一个让字,是天底下最有名的捕头,人称名捕,在他手中,从无冤假错案,一身正气,顶天立地!”
况慈站起身,朝名捕抱拳,袁让开怀大笑,示意他坐,待况慈落座,又道:“此一别,只希望你能时常蒙上眼睛看身外物,就像一秀所说,一切唯心造,心中经常放一把尺子,自己去判断好坏。这世上本就没有完全的好人坏人,只要咱们自己觉得对,那么谁说也不好使,哪怕人家就是对的,你说是不是?”
况慈点点头,听懂了。
三人再喝一盏茶,袁让率先起身,以手敲击铁尺,作了道别结语:“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法之谓也。行走在法道之上,会使人自然而然身清心正,况慈,日后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