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页)
在距离水井较远的地方,选了一个稍微避风的洼地,缓缓停了下来。
驻地选好之后,不用齐大嘴招呼,刀客们立即开始忙碌。老刀客带着新入行的年青后生,资格不老不新的壮年刀客则自愿结伙,凭着经验行动。众人七手八脚,迅速在驻地外围打下一圈木桩,然后用捆货物的草绳,将一根根木桩连接起来。再接着,商队的大小伙计们将整筐或者整箱的货物沿着草绳一圈圈码放,不能装筐的零散的货物则放于竹筐中间的空隙处。然后有人将牲口牵走喂水,将竹筐和木箱围拢出来的空地打扫干净,支好帐篷。一座似模似样的营盘便拔地而起。
商贩们都非常讲究眼色。临时营垒内一座座仓促搭建起来的帐篷看上去东倒西歪,凌乱不堪。事实上却非常严格地遵守了某种潜在的约定。众人推举出来的头领住在营地正中央,资格老,本钱足的大商号掌柜住在里圈,资格和本钱都一般的商贩则依次向外。最外围,临近货箱和木桩的地方,则是刀客们的帐篷。清一色为粗毡子所制,又厚又脏,个别帐篷还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却为整个临时营寨里最齐整所在,隐隐地透出几分威严。
这座临时营地规模甚大,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商队头领的中央大帐一竖起来,立刻便会有小规模的商队前来搭讪,顺便请求入伙。刀客们也会因为外人的加入,从商队头领所得的“抽水”里边分上一两成,算作约定之外的酬劳。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有些令齐大嘴失望,站在营门口眼巴巴地盼了半天,身背后的商户伙计们都开始忙活着支锅造饭了,周围的其他商队却连个凑上前套近乎意思都没有!
“奇了怪了,莫非这条道上的马贼们都偃旗息鼓了?还是商贩们一个个都吃了豹子胆!”非但齐大嘴一个人失望,他的老搭档储独眼对此也非常不满。卖命的钱,没人会嫌多。刀客们谁也保证不了自己下次还能出来接买卖,所以每一趟,都希望多赚仨瓜俩枣,好多给身后的老婆孩子留一些,少让她们在自己无法照顾到时,受人的白眼。
“恐怕是,附近还有比咱们这支实力还强的的队伍吧!”齐大嘴左思右想,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可只要是从疏勒城出发的,还能有哪支商队比自己背后这支更大呢。毕竟他齐大嘴的江湖名声在那摆着呢?只要是对疏勒城江湖情况略有熟悉的人,聘用刀客的时候,谁不会第一个想起他老齐?
“不可能!”储独眼眯缝着眼睛,寒光在四周扫来扫去。“停战的消息刚刚传出去。即便是龟兹来的商贩,都不可能比咱们出发更早。除非他们根本没把打仗当回事,春天时便从长安出发,差不多这时候刚好走到这里?”
这个推测倒也合情合理。长安城乃天下最繁华之所。也是所有中土和天下各国特产货物的汇集地。来自波斯、弗林甚至更远国度的商人们,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往往肯花上三年到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走上一个来回。如果有这样一批不要命的商人,春天时从长安运货西行。则恰好能避开丝绸古道因为战争而关闭的时间。
能把生意做到万里之外的商队,规模自然不会太小。比起齐大嘴背后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小商小贩们当然更愿意托庇于前者羽翼之下。只是,如此一来,期望中的外快就拿不到了,来自疏勒城的一众刀客们内心里不免有些失落。正骂骂咧咧间,却听见有个很威严的声音呵斥道:“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有人搭伴儿,岂不是更好?我出去看看,到底黄泥墩今天到底来了哪路神仙?老齐,你再叫个人,跟我一道走一趟!”
甭看齐大嘴在刀客们中间威风凛凛,见到说话之人,却立刻赔上了一幅笑脸,“是了,莫大哥说得对。钱再多,也得有命花才行!老储,咱们两个跟莫大哥去学两手。莫大哥,您老走这边,小心,刚才弟兄们在沙土里撒了扎马钉!”
“这么几根钉子,管个屁用!”被称作莫大哥壮汉不屑地撇了撇嘴,笑着数落。“被马贼用竹耙子一扫,就全清理干净了。还不如直接给他们留着门儿省心!”
“您老哥说得对!但弟兄们毕竟背了一道了,能使上点儿就比闲着强,您老说是不是?!”齐大嘴连连点头,嘴巴比抹了油还滑溜。
见到他如此低三下四,储独眼禁不住暗暗赌气。然而生气归生气,他也清楚老齐这样做全是为了大伙。头前这个叫做莫大的壮汉,是商队头领的心腹家将。光看那块头和眼睛里无法隐藏的精光,就知道是个吃惯了刀尖饭的家伙。这种人不到万不得已,储独眼不绝对会主动招惹。况且当初齐大嘴非要拉上他时,商队头领本来嫌雇佣他的价钱太高,多亏了姓莫的家伙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