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好,哈哈!”众人抚掌大笑,举起酒盏,又共同为两个少年人饮了一盏。公孙大娘见雷万春不经于此道,第二轮便换了个更简单的,拆字令。把一个字拆成两个,不求典故出处,与今日之景相应即可。
大伙叫了声好,依次拆过。却又是雷万春以茶代酒,其余人喝了个痛快。再继续这样下去,就等于欺负老雷一个人了。第三轮伊始,公孙大娘想了想,缓缓说道:“在座诸君都是文武双全,光行雅令,未免太单调了。不如再换个新规矩,每人拿自己最擅长的来给大伙下酒,或诗,歌,或琴,或武,不拘于形势,能博得众人认可就好。不按座位次序,随兴而为。如果大伙都轮完了一遍,最后那个人还拿不出东西来,则只能饮茶!”
这个酒令的花样的确新颖,众人笑着答应了。李白才思之敏捷,当世无双。略作沉吟,便笑着说道,“我先来献丑吧,且以诗赞这杯中之物。”随即,清清嗓子,低声吟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韵脚不甚整齐,用字也有重复,但胜在随口吟来,且能和眼前美酒相应。端得无愧于谪仙之名。
众人玩味已罢,高适看了看李白,笑着嗔怪道,“我本来想借此偷懒来着,却才思不如你快。被你抢了先去。罢了,罢了,岑七,借宝剑一用。”
岑参的宝剑一直不离身,此刻饮酒,也横在腿边上。听高适来借,便双手递了过去。高适双手接过,将宝剑“呛喨”一声抽出,先用手指沾上酒水润了润,然后曲指而弹。只听一阵叮叮咚咚之声,宛若春泉吐珠,又似微风拂柳,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说不出的舒坦。
正心驰神往间,曲调忽然转急。徐徐清风之外,竟隐隐出现马蹄之声。紧跟着,鸣镝破空,兵戈相击。士卒往来,旌旗猎猎。从春暖花开的太平宁静迅速转为金戈铁马的慷慨激越,令人直头发竖立,热血沸腾。真恨不得拔剑而起,置身其中了。
一曲终了,众人还在意境中沉寂。半晌,才有白荇芷幽幽叹了口气,低声赞道,“好在高书记只是弹剑为曲,若是手中有琴,明日长安城内,半数琴师要去跳河了。”
“雕虫小技,当不起白行首如此盛赞!”高适笑了笑,轻轻摇头。“某闲暇之时常以此为乐,此刻所凭的不过是个手熟。倘若把剑换成了琴,反而奏不出里面的韵味了!”
说罢,举起酒盏,把头转向众人,“这杯酒,高某可能喝得?!”
“喝得,喝得!”大伙一起抚掌,为高适的“琴艺”轰然喝彩。
场中的气氛愈发浓烈,饶是张巡这种四平八稳的性格,也被撩拨得热血沸腾。四下看了看,见在座之中没人准备起身接过高适的酒令,便放下酒盏,笑着问道:“明允,可否借一套笔墨来!”
“如果探花郎能在壁上提几个字,临风楼上下肯定感激不尽!”王洵点点头,笑着吩咐伙计去拿笔墨。
须臾,笔墨送到。张巡从中选了只大狼毫,在砚台里沾饱了墨,大步走到墙壁前,悬腕,屏吸,挥毫写下了“风起云动”四个字。字字都有两尺见方,皆为一丝不苟的汉隶。
此时文人墨客之间最流行的是草书,取的是其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之境。但民间亦不乏擅长隶书的名家。张巡这几个字,若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恐怕与草圣张旭差了不止一筹半筹。但其贵在端庄厚重,远远望去,一股凛然正气奔涌而出。
“好!”在座都是识货之人,见了张巡写的字,立刻以掌击案。张巡笑着冲大伙拱了拱手,然后低声说道:“能喝上这盏酒,还多亏了高夫子刚才的剑曲。张某闻之,心中忽有所感。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
“探花郎莫要归功于我。”高适笑着摇头,“那股凛然之气就在你心中,高某的曲子,不过是恰巧与之感应到了而已。吾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古人诚不欺我!”
话音落下,四座又是一片喝彩之声。半是为了张巡的字,半时为了高适的点评。雷万春连续两轮没捞到喝酒,嗓子眼里早就馋得冒了烟。向墙壁上的题字看了几眼,心中忽然有灵光一闪。哈哈大笑了几声,长身而起。快步走到高适身侧,从他手里借过宝剑。然后提着宝剑来到张巡刚才题过字的墙壁前,身子猛然在半空中打了个滚,居然一边翻滚着,一边在墙上高于张巡所提四字数尺的偏左位置,用宝剑刻下了“虎啸龙吟”四个大字。最后一撇刻罢,身体已经接近地面。却是用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