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春宫画的蛛丝马迹。
晚明的大画家和大收藏家张丑,一次偶然在太原王氏大姓之家中,见到了唐代著名画师周昉的《春宵秘戏图》,这张图失传已久,此时重现人间,自然让他喜出望外,欣喜欲狂,当即以重金购得,并在自己所著的《清河书画舫》写下跋记:
乃周景元所画,鸥波亭主(元名画家赵孟,擅长春宫画)所藏。或云天后,或云太真妃(杨贵妃),疑不能明也。传闻,画画妇女,多为丰肌秀骨,不作纤纤娉婷之形。今图中所貌,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唇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且肌理腻洁,筑脂刻玉,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抑何态浓意远也!及考装束服饰,男子则远游冠、丝革鞋,而具帝王之相。女妇则望仙髻、绫波袜,而备后妃之容。姬侍则翠翘束带,压腰方履,而有宫禁气象!种种点缀,沉著古雅,非唐世莫有也!
夫秘戏之称,不知始于何代。自太史公撰列传,周仁以得幸景帝入卧内,于后宫秘戏而仁常在旁。杜子美制宫词,亦有“宫中行乐秘,料得少人知”之句,则秘戏名目其来已久,而非始于近世耳。
按前世之图秘戏也,例写男女二人相偎倚作私亵之状止矣,然有不*道者,如景元创立新图,以一男御一女,两小鬟扶持之;一侍姬当前,力抵御女之坐具;而又一侍姬尾其后,手推男背以就之。五女一男嬲戏不休,是诚古来图画所未有者耶。
这个跋记可以说透露的信息是多重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代大画家周昉,他是处于盛唐、中唐时期长安最著名的宗教、人物画家。初学张萱,后自创风格,善画浓丽丰肥的仕女,又极能*,传说郭子仪的女婿赵纵请周昉与韩幹为其各画一肖像,并挂于室,郭的女儿观后答称:周昉画出了赵郎的“性情笑言之姿”。而他的佛教造像,如“水月观音”等在当时即被奉为样板,曾称“周家样”。
他极喜爱画女人,画她们弹琴、调琴,托腮、静思,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他的仕女图,“画子女为古今之冠”(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以至于晚唐的仕女画家们几乎都处于墨守“周家样”的阶段,可以说在晚唐的仕女画坛上,他是技压群雄。
这样一位绘画大师不以画春宫图为耻,可见当时的风气了。更值得注意的是,周昉的春宫画在继承中有发展,由单纯的一对男女*发展到五女一男的*,更是题材上的一大跃进。
大大是同,小小有异
——《洞玄子》里的鱼水之欢
《洞玄子》对于仿生学在*中的运用,可谓是将古代*的体位研究臻于顶点了。
素女可是说是黄帝最著名的对手之一,在老百姓的心中,她的名气甚至要超过蚩尤和炎帝了。
所谓高峰之下,必有低谷,这个道理如果你天天炒股票肯定知道,呵呵。不过话说回来,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也大致如此,中国的性学在两汉魏晋时代抵达巅峰之后,下来的隋唐两朝,没有太多的长进。
这个时代影响最大的房中术典籍应该是《素女经》。这本书目前也不全,里面的房中术术语相比较以前,可以说是全部改头换面了,比如最古老的房中概念“八益七损”,大家要想有个直观的对比,不妨看看下面两个表格:
《日本人的“色道”》
正文 了解日本人“性”格的意义
本书名为“日本人的‘色道’”,一是因为日本爱称“道”,尽管“道”的概念来自中国。WWw。HAoShUDU。COm中国人轻易不称“道”,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日本人却头头是“道”,不仅有茶道、花道、武道、武士道、剑道、柔道、弓道……就是在*这一行中,也分出了不少道道,例如“色道”、“艳道”、“众道”、“若众道”、“阳道”等一系列的说法。其二是因为《日本思想大系》中有一册《近世色道论》。“色道”竟然列入“思想大系”之中,被专家学者们津津乐道,因此本书借用了这一说法。
本书虽然谈性论“道”,但并不想太理论化,因为情、色和性事实上是一个情感的问题,只有从直感入手才能贴近实际生活。“色道”在日本即“好色之道”,也就是说“好色有道”,那么在日本又有什么样的好色之道呢?
我们之所以要关注日本人的好色,是因为我们认为,当今世界,日本民族与日本社会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并理解的领域之一,而研究一个民族的性行为和性文化,不仅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文化传统等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侧面,而且是一条最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