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页)
姑娘?”范仲淹不禁觉得好生好奇,“我似乎不认识什么苏姑娘吧?她找人何事?”
“回禀老爷,那苏姑娘说是有冤情,希望老爷能帮她。她跪在船头,说什么也不离开。”
范仲淹皱紧了眉头,自己如今什么权利也没有,这扬州城内,居然会有人找自己洗刷冤情?也不知道这苏姑娘是何许人,怎么会知道这船是我的,怎么知道我此时此刻到扬州?
“你带她进来吧。”
“是。”
“民女拜见范大人。”女子一身朴素衣装,一进来便跪在地上,给范仲淹行礼。
“姑娘快快请起,老夫承受不起。”范仲淹连忙起身,将女子扶起,“姑娘,坐。来人,上茶。”
范仲淹这才看到女子脸上没有丝毫悲喜之色,容貌,倒是绝佳,清秀中带着几分妖娆艳丽:“不知姑娘有何冤屈需要老夫帮忙?”
“回大人,民女苏暮云,扬州人士。仰慕大人清名而来,不为冤屈,只为送大人一程。”苏暮云笑笑,带着一丝歉意,“还望大人饶恕小女子欺瞒之罪。”
范仲淹不禁大笑:“好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若非她说有冤屈希望洗刷,自己的确也不见得会答应见她。
“姑娘请用茶,老夫这里也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姑娘的,这茶也不是什么上好的茶叶,姑娘还望暂且喝着。”范仲淹笑着,对眼前这个女子颇为赞许。
“大人过谦了。品茗如品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茶的味道是否极佳,仅仅靠茶叶本身的色泽还是不够的。这茶的主人品洁高尚,自然茶合起来也别具风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人一生两袖清风,为人正直,为国为民,自当对得起清廉二字。大宋有大人这样的臣子,实乃仁宗之福。百姓有大人这样的父母官,实乃苍生之幸。”苏暮云一直对范仲淹很是钦佩。从当初的《岳阳楼记》开始,就对他颇为关注。那一篇文章,不仅读来气势顺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更是令人佩服。东京和江淮一带大旱闹蝗灾,若不是他出面请柬仁宗,自甘出使赈灾,当地的百姓不知又要受多少无辜之苦。范仲淹,着着实实是一个好官,一代名臣。
“呵呵,姑娘真的过奖了。”范仲淹摸摸胡须,笑着看着眼前这个女子,越发觉得气质过人,胆识过人,“姑娘你也是才貌不凡,虽然衣着简单,想必却是故意为之,为了不惹人注目吧。”
“大人好眼力。”苏暮云钦佩的点点头,用莫问当初的话说,就是今朝她终于见到自己的偶像了。只可惜,莫问如今不在,不然,见到范仲淹,定然也是十分高兴。莫问当初看到自己收藏的范仲淹的诗词的时候,便谈论到,这个范大人,将来会是大宋一等一的名臣。当时苏暮云觉得莫问为何如此一口下定结论,没想莫问的眼光,真的也是一等一的准。
“老夫真的要感谢姑娘相送了。”范仲淹双目中泛着星星点点的泪光,两眼湿润。是啊,为官这么多年,一路从开封而来,也只有扬州,眼前这个从未谋面的女子相送,想想人这一生,还真是凄凉。
“大人不必如此,我扬州百姓,还有无数人跟民女心思一样,都对大人十分敬佩。大人您应该相信,忠奸自明,总有一天您可以再次返回东京的。”苏暮云信心十足地说到,她听莫问谈起过,范仲淹后来会有很大的作为,只是具体怎样,她却没有问道,莫问说自己不是先知,告诉不了她什么。可是她总觉得,莫问知道很多事情。
“呵呵,多谢苏姑娘。”范仲淹笑着感谢道,两个人闲聊了几句,苏暮云便起身告辞了,见到范仲淹,她心中一件事情,也算是了结了。之后的路,还要靠他自己走下去,而自己的路,也依旧还很长很长,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
刺探
两千军队浩浩荡荡地从兴庆府出发,经过肃州到瓜州,在西平军区,李元昊调集了三千军队与莫问的两千人汇合。莫问领兵五千,出征平定叛乱。整个西夏上下,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大街小巷,茶楼酒肆,都可以听到议论声。
“你说大王这次派准驸马出征,到底可靠不可靠啊。”一群茶客聚在一起,闲聊着。
“谁知道啊,这些事情,又不是你我所能决定的。”
“唉,近来总是不太平啊,也不知道这安分日子,还能过几朝了。”
“王老三,我说你怎么这么晦气啊。不就是沙洲叛乱了吗,有什么好不太平的。要我说啊,等哪一天西夏和大宋打起来,那才叫真不安稳了。”其余人看了他一眼,心中也是闪过忧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