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人们只能根据他的过去来判断他。可他一旦宣誓就职,人们就会用全新的视角来判断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总统,人们以他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总统为标准来判断他,这种判断从他举起右手正式接过权柄时才开始,公众在几周内会形成一定的印象,然后这印象会不断巩固,这是个公众心理的问题。
实际上,媒体和公众已经开始在心中描述新总统:他在做什么样的事?他是什么个性?他身边的人对他有什么影响?媒体和公众把现实想象成一系列尚在发展中的故事,这是他们的本性。他们搜集了大量的信息,编辑整理,然后形成观点在心中对总统做出定论。一百天之后,新总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树立并且有一直保持不变的趋势,几乎没有哪个总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改变这一印象。
杰里·福特在最初几个月里先是出人意料地豁免了尼克松,随后又表现出反复无常,使他在办公室头几个小时里留下的好印象烟消云散,而给公众留下的坏印象却一直挥之不去。媒体一再把他描述成一个老好人、一个替尼克松收拾残局的人、一个在美国选出新总统前的大管家。他的政敌也不断重复这一论调,公众被他们骗了,而福特被他们坑了。
尽管他的工作富有成效,统计记录表示出实质性的进展,可只要他一走嘴,老印象就又复活了。在任期两年多以后与吉米·卡特进行的总统辩论中福特有机会报一箭之仇,辩论中精彩的时刻是当马克斯·弗兰克尔问他波兰问题时,福特称波兰是一个不受苏联统治的自由国家,提问者大吃一惊,又问了一遍,以期给他机会改正,可福特仍固执已见。后来他解释那不是他乱中出错,而是他想竭力传达给苏联一个信号,不要把波兰当成永久的殖民地。
他的解释无济于事,这简直酿成了灾难,《时代》周刊把这个回答称为“全世界最大的洋相”。起初公众并未注意这点,开始的民意测验表明福特赢得了这次辩论的胜利,但媒体仿佛中了邪,令人作呕地报道老杰里·福特连事实都搞不清楚,他用了一句蠢话就解放了波兰。很快,早期的印象又一下子复活了。
美国人一听报道,就开始改变了主意,辩论之后的第二天上午,竞选班底的负责人鲍勃·蒂特作总结报告时,白宫里人人心情沉重,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据他的私人统计,福特的支持率又在不断上升,他以为福特赢了。可到了中午形势却完全变了,吉米·卡特成了胜利者,还在声称已经做好了上任的准备。如果公众能意识到福特是个外交政策权威,就不会在意这个错误了,但由于先前他把自己的形象搞得不堪一击,这就成了弥天大错了。他的竞选势头明显削弱,一些人认为他在辩论中输给卡特,得怪那个错误。
实际上,他之所以会丢掉总统位置还要归咎于任职初的一百天,豁免这个开头就不好,之后又进一步恶化。在他一点儿也没有准备好时,就去领导这个国家,而且犯了一些错,这错误出于天真和缺乏经验,就是以后不再犯,也使公众形成了对他的印象,之后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开头的日子对于领导者来说真是太珍贵了。
杰拉尔德·福特4 一个有个性的人(6)
3.弄巧成拙
福特卸任前几天,他的一帮顾问为迪克·切尼这位颇受敬重的白宫办公厅主任举行告别晚会,那天晚上他收到了一个独特的礼物,是个扭曲了的自行车车圈,车条不是变了形,就是断了。切尼立刻会意,放声大笑起来。
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总统刚继任的时候。起初,福特在国会山的死党不想让任何人拥有绝对的权力来操纵白宫,那是尼克松的风格。福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不想让办公厅主任权力太大。威尔逊用了豪斯,艾森豪威尔用了谢尔曼·亚当斯,尼克松有霍尔德曼,我很清楚那些最高助理都给他们的总统带来了不少麻烦。我决心自己扮演好这个角色。”福特班底中的哈特曼对霍尔德曼一定没有好印象,他们痛恨尼克松的一切,而最讨厌的就是霍尔德曼,因为他们认为水门事件主要归罪于他。
为了与尼克松划清界线,福特团队决定不采用分级管理体系,那是尼克松和艾森豪威尔时代的东西,他们要采用早些年入主白宫的民主党人所采用的管理模式“轴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总统是活动的中心,另外十几个顾问都独立与他接触。他是轴心,顾问是轮辐。福特自己当头儿。
福特此举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作为新总统,尤其是匆匆上任的新总统,他必须抓住最重要的大事,而没有时间面面俱到地处理小事,与周围所有人打交道。这时又没有别人替他负责,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