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至4月5日,波兰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一揽子方案。会议结束后,波兰议会立即通过了6项修正法案,决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实行总统制与两院制,允许反对派社团合法活动。同年6月经过两轮大选后,波兰组成了在东欧第一个由非共产党人任总理的政府。12月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国家中起领导作用的条款,国名由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国,国徽由红底白鹰改为红底戴王冠的白鹰,即恢复了二战前的国名和国徽。1990年1月16日,波兰政府通过政党法草案,为实施多党制奠定了基础。
由波兰引发的剧变在东欧各国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1989年2月11日,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几个迫切问题的立场》决议,指出匈牙利在特定的情况下,政治体制多元化可在多党制的范畴内实现。这一决定催化了匈牙利党内及社会上各种流派的衍生。匈牙利党内出现了强大的反对派,社会上新建和重新恢复活动的反对党和政治团体有30多个。当年6月13~21日,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与“反对派圆桌会议”代表和7个社会团体的代表举行了第一轮三方圆桌会议,共同商讨向多党制和平过渡的具体步骤和办法。10月17~20日召开的国会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改草案,包括国家性质、政治权力分配、人*权、多党制、*等诸多内容。宪法修改草案取消了*列宁主义政党在国家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条款,认定“匈牙利是一个议会型、独立、*的法治国家”;同时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取消共和国主席团,改行总统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反对党通过自由大选掌握了全部政权,匈牙利结束了存在了43年的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局面。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2)
1989年11月11日,“柏林墙”倒塌,*德国政局突变之后,同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大学生*发展成数万人的*示威,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下台,“取消*”,并同警方发生了冲突。11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批准修改宪法,取消了关于共产党在社会中的领导作用的条款。12月19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批准了新政府施政纲领,指出新政府“将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多元化*政治体制”。1990年3月29日,联邦议会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国。这样,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政权通过“温和的革命”,“天鹅绒般的革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1989年11月10日,保加利亚共产党举行中央全会,保共总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托多尔?日夫科夫在执政33年后被迫辞职,该国媒体称这是一次“宫廷政变”。12月7日,16个反对派组织联合成为右翼“*力量联盟”,向保加利亚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发起进攻,提出了改革政治体制问题。1990年1月和2月,保加利亚当权派和反对派就国家前途问题举行“圆桌会议”,决定对宪法进行修改。1991年7月12日,保加利亚新宪法规定,保加利亚改为多党议会制共和国,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
1989年12月16日,在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匈牙利族神父拉斯洛?托克什因反对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政策而被当局驱逐。20日,该市的一些示威者夺取了军队的武器,开始向军队开火,罗马尼亚当局宣布该地区进入紧急状态。21日,齐奥塞斯库谴责蒂米什瓦拉市的冲突事件。22日,罗马尼亚军队倒戈,与支持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展开巷战,局势急转直下,*群众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府大厦、国家电视台和电台,逮捕了齐奥塞斯库夫妇。同时,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宣告成立,接管了国务委员会和政府的一切权力。25日,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救国阵线委员会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这就是震撼东欧的罗马尼亚“十二月事件”。27日,救国阵线委员会颁布纲领,宣称“放弃一党领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政体”,“实行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29日,救国阵线委员会决定更改国名,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以暴力夺权方式开始向多党议会*制演变。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1990年4月17日召开的9届10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要实现“社会生活*化”和“新经济体制”。当年7月,出现难民潮。10月,地拉那等地发生大规模骚乱,参与者提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