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联合的历史(1)
南部斯拉夫人定居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在相对较小的面积上,居住着众多的人口。世世代代,这里居住着希腊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土耳其人以及穆斯林族和吉卜赛人等等。他们有的先来,有的后到,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同化当地的和外来的部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和国家。
巴尔干半岛上最早的人类文化,大约产生于15万~20万年以前。由于地处十字路口,所以它成为古代许多部落和部族的必经之地。从亚洲和北欧来的部落首先定居在半岛上,并同当地居民逐渐融合,然后又向小亚细亚和西欧迁徙。
公元前的几个世纪,半岛上已经形成希腊、色雷斯和伊利里亚等强大的部落联盟,并慢慢发展成为国家组织,在世界古代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人们对雅典、斯巴达等古希腊城邦,对色雷斯国家和马其顿帝国,仍记忆犹新。古代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对半岛上的居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1世纪以来,许多外来的部落开始侵入和定居巴尔干半岛,使该地区的民族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达契亚人、萨尔马特人、哥特人、汪达尔人、阿兰人、匈奴人、基尔特人等“蛮族”相继进入半岛,其中一部分留了下来,同半岛上的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融合了。
公元6世纪末和7世纪,南部斯拉夫人越过多瑙河来到巴尔干半岛,他们是现今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的祖先。根据拜占庭史料记载,7世纪古保加尔人的到来,给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成分增加了新的血液,他们于公元681年建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
斯拉夫人属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和巴尔干类型,分为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卢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南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和马其顿人。
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即他们的“祖籍”问题,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世纪末和2世纪初的古罗马文献。罗马作家大普林尼著的37卷《自然史》介绍一些欧洲古代民族时,提到在维斯瓦河一带除居住着萨尔马特人、斯基泰人外,还有维内德人。C�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也把生活在古代日耳曼人东边的居民称为维内德人。据考证,维内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公元1~2世纪曾分布在西起奥德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今日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故乡。公元4~6世纪,斯拉夫人中开始出现部落联盟。由于民族大迁徙的冲击,逐渐分化为三大支系,并出现不同的名称:西支沿用古代斯拉夫人的名称仍称维内德人,东支称安特人,南支称斯拉文人。后来,由于南部斯拉夫人同拜占庭人联系密切,多见于史料记载,所以“斯拉文人”或“斯拉夫人”就成为各个斯拉夫民族的总称。
直到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仍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但已出现比较稳固的军事组织,部落会议在原始*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这时,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活动,同时从事畜牧业、渔业和养蜂业。各种手工业,如冶金、纺织、皮革、木工、制陶等也有发展。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联合的历史(2)
斯拉夫人同日耳曼人一样,有着牢固的村社制度,但没有广泛使用奴隶,战俘可以享受自由人的待遇。他们后来的社会发展超越了奴隶制阶段,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自公元6世纪起,斯拉夫人便开始侵袭拜占庭帝国的巴尔干属地,至公元7世纪,南部斯拉夫人已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他们深受拜占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向文明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南部斯拉夫人的历史正是从他们迁移到巴尔干半岛开始的。定居巴尔干半岛之后,斯拉夫人遍布半岛辽阔的河谷、盆地、山区和平原。他们在新的居住地因不同的地名而有不同的部落的名称。例如,在南斯拉夫境内居住的有拉萨尼人(Ra�ani)、杜克利亚人(Dukljani)、扎胡姆人(Zahumci)、奈雷特人(Neretljani)、波萨人(Bosani)、蒂莫克人(Timo�cˇani)、布拉尼切人(Branicˇevci)、斯特鲁姆人(Struml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