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原创文学网络均有良好合作关系,旗下当红写手不胜枚举。
从文人到商人的转身,如同翻天覆地。
曾有业内人士评论顾文徵的成功说,三分之一在触觉敏锐,三分之一在商业魄力,三分之一在踏实做事。当初找上任寻,表示对《穿越后,没人知你是条狗》有出版意向的,正是他麾下的编辑。当然,由于任寻这家伙的“不识抬举”,那次最终没谈成。
绕了一大圈找到这么个角色不容易。方从心打电话给顾文徵,约他在I公司总部大楼下的咖啡厅面谈。或许是运气,或许是那为了拿定选题卖力跑腿的编辑的功劳,又或许只是顾先生当时正好心中一动……这一次的通话比预想中要容易。约定的会面时刻,当方从心终于看见一个身穿灰色西装的男人出现在眼前,并向她微微致意的时候,她稍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这第一步可算是迈出去了。
然而,就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当她说明她手中的是一部历史武侠的时候,顾文徵很不客气地让她把这一口气又提了回去。
“朋友对我说,大概是I公司中华区高管的职场力作,可你却拿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卖得动的东西。”这人丝毫也不粉饰他强势的商业意图,何其直白地宣布,“武侠的市场已经死了,远不如言情好卖。”
如此不留情面的驳斥瞬间让方从心皱起眉头,“不,我觉得这是认识误区。现在市面上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强迫想看快意恩仇的读者去接受过多腻歪的风花雪月,又在第一定位上就吓跑了想看谈情说爱的读者,怎么可能卖得动?”
话未说完,方从心已经看见顾文徵毫不掩饰地扬起唇角,“你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武侠’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吗?”他反问,甚至有些明知故问的嘲弄,“我不认为不被读者认可的作品可以算是好作品。脱离传播媒介的文以载道也就是一句空话。当然,你或许会说这世上有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作者死后才获得世人认同的,但我必须要说,等到那时候我也已经死了,死了以后的事跟我没关系。”
第三话 坑王、霸王与出版商(5)
这人说话很厉害。如果搁在别的事上,有人胆敢这么和方从心说话,她恐怕早掀桌子走人了,但这一次不同。“咱们不说那些没边际的虚话,结合作品本身来说。”她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温瑞安的《逆水寒》中有一个角色叫做顾惜朝,这个人物当时引发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为什么?因为他有志不得酬、处处碰壁,却仍然执著地要走下去的形象,让许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包括他那种将马基雅维利主义贯彻到底的极端手段,都是人们压抑心中的黑暗的投射。
“我认为《列国任行》与之具有相同的素质。
“《列国任行》的主线就是一个少年游侠在东周列国游,寻找施展抱负的土壤,期间,现实与理想发生的一系列碰撞,冲击着他的观念和信仰,给他带来磨难与成长。究竟该走怎样的路?哪一条路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又到底应该怎样走下去?这就是眼下刚入社会谋求发展的这一代人共有的困惑。作者笔下的百家争鸣、游侠风貌与市面上已经成名的武侠小说大不相同。
“你应该先看一看文本再说话,如果你只听说是‘武侠’就立刻断言没有出版价值,我会怀疑顾先生你的专业素养。”
事实上,顾文徵是一个素养优秀的聆听者,他在谈判中给予对手充分的陈述时间,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打断方从心,他一直在认真听着,同时保持微笑。但事实的另一面是,他仍然是一个敏锐而尖刻的商人,他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一针见血地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样一部本应该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却门可罗雀?如果它真如你所说的这么优质,它应该已经红了。”
“你必须承认现在的网络环境与十年前那个时候大不相同。”方从心反驳,“现在在网络上写原创的人是原来的多少倍了?各种炒作手法层出不穷,一个低调写作又不够快手的作者有好作品却被埋没是常有的事。海量信息时代之下,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历史,这就是事实。否则为什么宣传是销售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什么广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而蓬勃的行业?他只是缺少推广,而这应该是商人的工作,不是作者的。”
“你也说现在写小说的人多如牛毛。那么请你告诉我,如此多可选择项摆在眼前,我为何一定要选他?选一篇已经有名气积累的红文,我只需要小做投入就可以取得很好的销售成绩,请问我有什么理由要扩大成本去宣传一篇冷文?”顾文徵依旧十分优雅地继续反问,“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