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慌,许多将领都未战先怯了。
还真是两个草包,当柴荣听到他们两个临阵脱逃导致打败的时候,把御撵里面所有能够砸的东西已经砸光了。
“这两个废物,居然临阵脱逃,导致我右军不战而降,士卒死伤无数,更加可恨的是两人还散布谣言,令士卒恐慌,朕一定要将两人碎尸万段。”
柴荣痛恨这两个将领临阵脱逃,更加痛恨两人扰乱军心,在他的心里已经将那些临阵逃走的人给判了死刑。
为了国法军纪,为了自己权威,也为了给那些死去的将士一个交代,他必须要这样做。
柴荣望向远方,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大力整顿禁军,连中央的禁军都是临阵脱逃,别说其他的军队了。
为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一定要整顿禁军,等此战以后,朕看来要整军了,他的目光深邃而悠长。
没有人想到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想到要统一天下了,此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再想下一步的构想了,古往明君,不外乎如是。
当赵旭听到这个的时候,感到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多少,这刚开战最终还是败了。
高平是赵匡胤的发迹之地,现在的赵匡胤已经是指挥使了,这次高平之战如果在立功,嘉奖肯定是少不了的。
在柴荣的催促下,大军快速的想高平前进,按照柴荣的战略意图要把高平合而围之。
 ;。。。 ; ;
第九章 战前偷袭
周显德元年的三月十八日,经过急速行军周主柴荣到达高平几里外的一个小地方,命令部队原地休息。
同时命令士兵迅速的筑起一座高台,祭拜上天,并且遥寄此时北汉入侵中牺牲的士兵,一时间士气大盛。
与此同时吃荣还准备随时进攻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可以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因为柴荣命令前锋军急行军,被后续的部队给甩在了后面。
本来后续的部队很快就能赶上来的,可是他的行军速度太快了,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被落在后面,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丝踪影。
想到这里柴荣很是担心,于是派人紧急前往刘词处联系,这次是不能有一点的疏忽的。
其实这也是怪柴荣,当日柴荣御驾亲征的时候,就已经让河阳节度使刘词集结周军的后备军,作为后军。
刘词呢,也是积极的贯彻柴荣的命令,将大军已经集合起来了,正准备和柴荣汇合。
这边柴荣听到李筠又败了,大怒,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同时让人给刘词送去命令。上面只有几句话:
“命令你部直接到高平和朕汇合,中途不必停留。”柴荣的意思很简单,部队直接到高平决战。
刘崇现在可是踌躇满志,和历史上的高平之战不同,这次北汉是占领了晋州,占据了优势,现在的刘崇正准备南下开封。
唯一不变的是,刘崇还是没有料到柴荣会亲自来,他更不会想到,这一次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和柴荣在战场上交战了。
柴荣听从了一众将领的劝说没有贸然出兵,他也担心敌众我寡的情况,当然要慎重考虑。
但是他实在是看不惯汉军的嚣张气焰,再看周军连败几阵,士气低迷,一定要想办法去扭转。
这时候赵旭给柴荣出了个注意可以用小股的部队去偷袭,现在汉军,刚刚大胜我军,一定会放松警惕的,我们可以出其不意,予以重击。
柴荣也是觉得可行,按照柴荣的意思这个主意是赵旭出的,那么这个任务自然也是赵旭去执行。
于是柴荣当机命令赵旭率领三千士兵率先北上,作为大军的先锋去偷袭汉军,他们的目的不是非要大胜。
而是重点要给汉军一定的打击,使其烦不胜烦。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赵旭收到命令后,并没有率领部队立刻出发,而是立即召集全军骑兵百余余人,。
让这百十号人组成一个斥候队,去前锋的前头探路,同时任命高怀亮为队长,让他们去刺探前方的情况。
这些人都是军中的精锐,不仅骑术精湛,个人的身手也是十分的不凡,比一般的士兵强的太多了。
这也是赵旭为什么挑选他们的原因,此时他们已经走在了了茫茫的太行山里了。
别看山路崎岖难走,但是在这些精锐看来,如履平地一般,总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