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宇文泰(第2/3 页)
骑府,炀帝时改为鹰扬府.
唐朝:府兵基本组织单位为折冲府,下设团、旅、队、火等层级,全国折冲府主要分统于中央十二卫及东宫六率.
主要特点:
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自备参战武器和马匹,国家无需承担非战时军饷,节省大量养兵费用.
将兵分离:中央临时指派将领带领府兵出征,战事结束将领解除兵权,府兵返回原籍,避免军队私有和将帅拥兵割据。
影响意义:
军事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兵源体系,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西魏、北周、隋、唐的军事扩张和统一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促进了民族融合,清除了胡汉分治遗迹,适应了时代要求。
经济方面:与均田制结合,使农民有地可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出生于西魏武功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1. 仕途起点与早期晋升
经人举荐,开始在宇文泰麾下任职,最初担任着作佐郎,之后升任大行台左丞,得以参与朝廷机密事务。
2. 军事助力与官职进阶
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如大统三年潼关之战协助宇文泰取胜,为其仕途发展助力。
此后官职不断晋升,大统四年封美阳县子,后晋封美阳伯;大统十年升任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大臣。
3. 重要政策贡献
《六条诏书》的制定
治心身:这是对官员自身品德的要求,督促官员廉洁奉公、修身养性。
敦教化:强调对百姓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维护社会风气。
尽地利:鼓励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擢贤良: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官场,为国家治理提供人力支持。
恤狱讼:主张公正、谨慎地处理司法案件,维护司法公正。
均赋役:重点在于合理地分配赋税和徭役,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避免百姓负担过重。这六条成为西魏官员施政的重要纲领。
行政改革举措:
文案改革:创造了用红黑两色书写公文的方式,用于区分出入公文,使公文管理更加规范。
户籍改革:制定计账、户籍之法,其中“朱出墨入”的记账方法很有创新意义,对后世的文案程式产生深远影响。
官制改革:依照《周礼》改定官制,使西魏的官制更加合理、完善。
4. 人物落幕
因过度劳累,苏绰在大统十二年与世长辞,他的贡献却对西魏乃至之后的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物评价:
宇文泰赞其为“奇士”,对他委以重任、推心置腹。周明帝二年(558年),苏绰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隋开皇初被追封为邳国公,
杨坚评价他“文雅政事,遗迹可称。展力前王,垂声着绩”。
令狐德棻(fēn)认为宇文泰能“斫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场屡扰,而内亲外附”,多赖苏绰之力。
《六条诏书》是西魏政权颁行的着名诏书,由苏绰创制,是朝廷施政纲领及地方官员为政准则,对西魏政治整饬和国力发展作用重大,具体内容如下:
先治心:
要求执政者端正认识、以身作则,做到“心气清和,志意端静”,还要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如此才能治理好百姓。
敦教化:
宣扬道德文化教育以移风易俗,培养人民俭朴、慈爱、和睦、敬让的品质,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迁善向德,进而实现王道。
尽地利:
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地方官要督促百姓按时耕种、收获,奖励勤劳者,惩罚懒惰者。
擢贤良:
主张选贤任能,不拘资历门第,发掘人才并勇于起用,让其在实践中成长。同时精简机构,罢黜冗员。
恤狱讼:
要求明断狱案,不能滥施刑罚,需“随事加刑,轻重皆当”,秉持公正,谨慎处理司法案件。
均赋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